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97章 八卦一下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且随着朝廷的局面越来越恶化,左良玉这种想法也越来越强烈,抛去大环境不说,坐镇武昌首先就会想到一个人,孙权。



    想到孙权就会想到三国鼎立。

    城临江而建,占地七八平方公里,如今的武昌市中心都在其中,城高墙厚留有九门和北京城一样,如今仅存的起义门就是当年九门中东南城门中和门,可惜的是在武昌起义后三年内作为“封建堡垒”其他都被拆掉了。



    加之沧海桑田,如今早已物是人非,不说原本古迹难寻,便是当年城南门外的鲇鱼套(一条入江河)都消失不见咯,更别提当时城中的几座风景秀美的湖泊也早成良田。


    直到元朝1297年改鄂州路为武昌路,江夏县仍存。这可能是古夏口、鄂州称为武昌的最早由来。明清朝为武昌府江夏县,明朝武昌城内还设藩王府。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有关这两个地方爱恨情仇,这里不多赘述,但可以肯定的是,左良玉坐镇的武昌就是现在武汉武昌,也就是建在江夏山(今蛇山一部分黄鹤楼所在)北面的武昌城,后扩建,蛇山成为城中心山,山南脚下就是楚王府。


    与武昌城隔江相望的就是汉水(今汉江)和汉阳城,简而言之,武昌的战略位置太至关重要了,依山傍水易守难攻又可自足自给,也难怪坐镇于此的左良玉有了想法。我爱


    想到三国鼎立……嗯,坐拥二十万大军又有长江天险,何不……

    此时朝廷内忧外患,国库尽空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武昌的名称为鄂州拥有,怎么武汉怎么又冒出个呢?这又还得从孙权说起。



    孙权改鄂县为武昌不久,在现在的武汉市武昌的蛇山头北面筑城,因长江对岸又是汉水(古称夏水)的出口,故称夏口城。当时的县治设在金口(今江夏金口镇)。南朝宋时夏口城是郢州江夏郡所在地,故夏口城又叫郢城。隋唐五代宋几百年间,设鄂州郡江夏县治所,夏口城扩建改为鄂州城,所以现在的武昌,那时候叫鄂州。

    第1397章 八卦一下 (第2/3页)


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置武昌郡。这是武昌名称最早的由来所以那时候的武昌其实是现在的鄂州。

阅读扶明录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