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39章 最好的结局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随后李自成修书一封,送到黄河对岸李岩的手里让其转交给朝廷。



    这便是李自成突然提出和谈接受招安的前因后果。

    再说了攻破西安了呢,李自成依然可以转而他先前的游击战,拖也把你拖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终大部分都赞同了,毕竟有话语权的大部分人都如同李自成一样人到中年了,和罗虎马宝那些年轻的将领的想法已大不同,当然他们也考虑到招降之后朝廷会如何的严防,如何分离他们等等,甚至会讨价还价等各种细节,为此众人又商讨出一套应对之策以及底线。



    一旦触碰到了底线,便拒绝招安。


    随后李自成又着急刘宗敏等大将商议此事,众人议论纷纷不绝,虽觉得一旦被招安了,会处处受掣肘不自由了,但长远看来,这还是个比较善始善终结果。



    最直接的理由就是,自从东征之后,虽取得战略性胜利但大顺政权的巅峰也过了,未来数年内都没实力在继续东征了,但这数年内朝廷必然会不遗余力的发兵来攻打,而襄阳和荆州那边的大后方,若左良玉用力,被攻破是早晚的事,那时腹背受敌,危矣!


    即便最终谈不拢,他们也不吃亏,可以趁谈判的这段时间修整兵马布置防务。


    而这个前因后果并不难猜测,朝堂上的百官多能分析出来,但很多事就是你看破却难以拒绝,接受李自成的投诚确实利大于弊!


    首先近十万大军的粮饷,且谁也不知道要用多久能攻破黄河防线,攻破了防线不等于兵临西安城下,这其中又不知道经过多少常厮杀才呢个打到城下,攻城又要多久。

    这一点,即便是心里头十万个不乐意的崇祯帝也清楚,连骂脏话的常宇也承认。



    毕竟打李自成要付出的代价很大,很大,很大。

    不然的话,就以朝廷现在的实力,打自己都够呛的,哪还有余力应付其他人。



    朝廷心里头也明白,即便有十万个不想,但也得点头,他们自然清楚那个利益最大。

    第1739章 最好的结局 (第2/3页)


,毕竟朝廷也是苟延残喘,只需给转个正就能得到一个强大的同盟可以帮他打张献忠打鞑子,何乐而不为呢。

阅读扶明录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