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章.蝗虫与贪官(上).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看着刘长安一脸“怒百姓不争”的惋惜表情,赵俊臣突然觉得,蝗虫与贪官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都是伏于平时,都是起于混乱,都是贪得无厌,都是破坏力极大,却又让百姓莫名敬畏。

    就在赵俊臣暗思之时,另一边,刘长安却觉得自己有必要教给赵俊臣一些“常识”了,在刘长安看来,赵俊臣提出“扑杀蝗虫”之说,完全是因为不知世事、年少无知。



    毕竟,在世人看来,赵俊臣之所以能身居高位,并非因为德行才识,而仅仅只是由于当今德庆皇帝的宠幸。


    不仅仅只是蝗灾,旱灾洪灾火灾地震,在这个时候,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总不是自救,而是去求那蝗神、城隍、龙王、灶王爷和土地神。



    ……


    所以,刘长安用一幅无可奈何的语气,对赵俊臣缓缓解释道:“大人您有所不知,虽然圣人曾云‘子不语怪力乱神’,但百姓愚昧,又哪里能懂得圣人之道?而先朝的玄扈先生(注一)对蝗灾也有过论断,更得到过先帝的赞许,但毕竟还未深入人心,对那些愚昧百姓而言,蝗灾就是蝗神对他们的惩罚,只能顺不能逆,唯有修德免灾才是正途,在这般情况下,如果贸然组织人力扑杀蝗虫,恐怕不仅不能得到这些百姓的理解帮助,反而会引起民间的恐慌与震动,搞不好还会生出乱子呢。也正因为如此,我等地方官员,在蝗灾发生之时,也很少会组织人力扑杀蝗虫,当然,如果有百姓自愿扑杀蝗虫,官府也不会阻止就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姚崇一生官运平稳,唯独那几年起起伏伏,虽然是各种原因使然,但山东蝗灾,无疑是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政敌们攻击他时最有力的借口和理由。



    而自姚崇之后,虽然已是时隔数百年,社会在不断发展,但世人对天灾的看法,依然没有多大的转变。

    第十章.蝗虫与贪官(上). (第2/3页)


    但没过多久,形势却急转直下,第二年山东再次发生大范围蝗灾,一时间“天罚论”喧嚣直上,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次蝗灾复发是因为姚崇逆了天道,得罪了神灵,之前还视姚崇为万家生佛的山东百姓,对姚崇的看法也突然转变,认为是姚崇连累了他们,一时间民怨沸腾,满朝上下人人弹劾姚崇,而视姚崇为左膀右臂的唐玄宗,虽然再次听从姚崇的建议扑杀蝗虫,却也不得不再次贬斥姚崇,以此来宽慰世人。

阅读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