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零三章.捷报传天下(二).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随后,明太祖朱元璋横空出世,凭借着灭元驱蒙的不世功让大明王朝成为了华正统,但也只是把蒙古族驱出土罢了,依然不能彻底根除蒙古部落的威胁,这两百余年以来不仅是哈密、河套等地逐步遭到蒙古各部的蚕食,火筛入寇依然是陕甘三边、山西、直隶等地每年入秋之后的保留戏码,蒙古军队攻城掠地、长驱直入的消息依然是时有听闻,甚至还发生过“土木堡之变”这种皇帝与满朝武皆是战败为囚的耻大辱!



    时至今日,蒙古部落固然是逐渐没落了,相较于他们的祖先已是不可同日而语,对明朝的威胁也已是远远不及东北女真,但在汉人百姓的眼里,蒙古部落却依然是明朝的最大威胁,远非女真可,对蒙古族的仇恨、敌视、畏惧等等心理依然不减丝毫,早已经根深蒂固了。

    当快马信使一边高声呼喊着捷报消息,一边策马奔入长安府城之后,顿时是引起了一片哗然。



    自宋以来,长安城是化荟萃之地,人辈出、大儒无数,讲学传道之风极盛,即使是近百年江南坛迅速崛起、抢去了长安坛许多风头,但也依然是声望不坠。



    而长安坛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地方是八大书院了,不论是关书院、骊山书院、鲁斋书院等等,皆是当代读书人心目的圣地。


    其,关书院乃是长安八大书院之首,院首张华也是当代大儒,坛地位极高,曾经还任过几年礼部侍郎的官职,只是后期仕途不顺,又得罪了曾经的朝权臣温观良,无奈之下只好是致仕还乡,于六年前受关书院的邀请担任院首之位。



    张华在朝廷枢的时候固然是斗不过温观良,但他在长安城内却是门徒遍地、手眼通天,声望高隆不逊于历任知府,所以很快收到了捷报消息。

    为这件事情定下性质之后,张华稍稍加重了语气,又说道:“值此盛事,咱们关书院也不能袖手旁观,理应出一份力……老夫听说,许知府他收到捷报之后,已是遍发官、公告百姓,是为了振奋民心、让百姓们一同欢喜庆贺,但民间读书识字明理者终究只是少数,百姓们也无法在最短时间内明白这件事的深远影响,所以老夫已是决定,关书院的所有教授与学生皆是要前往城内各个布告栏处,主动为百姓们读诵捷报、详细解释这场胜仗的重大意义,让世人知晓钦差大臣赵俊臣这一次的丰功伟绩究竟是何等意义重大!此外,还要传信给所有的返乡学生,让他们在各自家乡一同参与此事!”



    听到张华的表态,在场的所有儒生皆是大为震惊、面面相觑。



    要知道,在关书院之,要以张华与朝清流的关系最为密切,平日里也要以张华对赵俊臣的恨意最浓、恶感最烈,而张华的这般决定,简直是主动为赵俊臣造势扬名,这简直赵俊臣的辉煌战绩更加让人不可思议!



    众人面面相觑良久之后,一名教授态度迟疑的问道:“院长,先不谈这份捷报的真假,算是赵俊臣当真全歼了蒙古联军十万兵马,但他终究是一个贪官奸臣,为世人所不齿……这般做法岂不是要为奸臣贪官扬名造势?似乎是有些不合适啊……”



    张华早料到会有人质疑自己的决定,但他作为当世大儒,脑子里别的东西没有多少,但各式各样的“大道理”却是数不胜数,自然是可以轻易寻到正当理由说服众人。



    只见张华的表情变得稍稍严肃了一些,说道:“我等饱读圣贤之书,皆是以正人君子自诩,自然也要秉公论断、持心为正,赵俊臣曾经固然是有些过错,所以咱们当初也一直是强烈谴责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这个时代,对于汉族百姓而言,蒙古部落的存在实在是太过特殊了——简而言之,是又恨又怕、既是鄙夷又是畏惧。



    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落以来,这个草原民族成为了汉族百姓的心腹大患,至今已是威胁原安危五百余年,从未有一日能让汉族百姓安心。


    赵俊臣率领明军在渭水南岸一举全歼蒙古联军的捷报,很快传遍了陕甘各地,又迅速向着陕甘的周边省份——诸如山西、直隶、四川、湖南等地——四向散播而去。≦看 最 新≧≦章 节≧≦百 度≧ ≦搜 索≧ ≦ 風雨小說網 ≧



    一时间,明朝疆土的各地官绅商民,可谓是群情鼎沸、欢欣鼓舞,这般景象说是举国欢腾、率土同庆也不为过,捷报快马所途径的每一处州城府县,皆是可以看到官府与百姓的争相庆贺,鞭炮齐鸣、欢声不绝!


    等到忽必烈灭宋建元之后,土沦陷于蒙古,汉人更是成为了“四等民”,像是猪羊一般任人奴役、受尽了屈辱——那是汉族百姓自五代十国以来最为黑暗的一段时光——时至今日,汉人在元朝时期的悲惨境遇依然还在民间口耳相传,蒙古铁骑的恐怖也依然能让小儿夜里止啼。


    这样一来,赵俊臣一举全歼蒙古联军十万大军的战绩,自然是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捷报!捷报!前线大捷!钦差大人赵俊臣率领大军于渭水南岸大胜蒙古联军、活捉了蒙古联军主帅巴根!历经渭水、阶州、小川河三战,全歼了蒙古鞑子十万大军!”

    哪怕是这个时代尚且还没有“国家”的概念,“民族意识”也尚未深入人心,但各地百姓得知捷报之后也依然是发自内心的感到激动与兴奋。



    “捷报!捷报!前线大捷!钦差大人赵俊臣率领大军于渭水南岸大胜蒙古联军、活捉了蒙古联军主帅巴根!历经渭水、阶州、小川河三战,全歼了蒙古鞑子十万大军!”

    ……



    ……

    第九百零三章.捷报传天下(二). (第1/3页)


    <content>

    收到消息之后,张华马召集了关书院的所有门人弟子。



    等到关书院的所有教授与学生们聚集一堂之后,张华缓缓宣布道:“今日,花马池营那边传来了捷报,钦差大臣赵俊臣已是全歼了此次入侵陕甘的蒙古联军十万人,甚至还活捉了蒙古联军的主帅巴根!可谓是战果赫赫、振奋人心!”



    听到张华的说法之后,在场的众位儒生反应各不相同,有些人表情欢喜、有些人面现狐疑,但绝大多数人都是一副无法接受事实的复杂表情。


    这些读书人与朝清流的关系密切,心底深处对赵俊臣可谓是厌恶至极,赵俊臣在民间的狼藉名声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些读书人的推动造势,如今他们发现赵俊臣这样一个大贪官大奸臣突然间变成了护国杀敌的大英雄,自然是一时间难以接受。



    将众位儒生的神态变化尽收眼底,张华的表情却是没有太多的变化,只是继续缓缓说道:“这是一件大好事!我们都是陕甘境内的百姓,最是明白火筛入寇的危害,多年来一直是深受其苦,如今钦差大臣赵俊臣全歼了十万蒙古联军,至此以后蒙古部落元气大伤,恐怕是往后十年内都无力威胁陕甘了,咱们皆是受惠极大……”

阅读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