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八十七章.尾声与开始(一).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对于朱和堉而言,这件事情的最大麻烦并不是那些根深蒂固的藩王势力,而是站在詹善常身后的赵俊臣。



    朱和堉已经有心想要与赵俊臣缓解关系了,而詹善常表面上则是赵俊臣的心腹,若是朱和堉出面弹劾了詹善常与藩王们相互勾结的罪行,说不定就会牵连到赵俊臣,他与赵俊臣的关系也就会继续恶化下去。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于《周易系辞下》。



    看到这个句子之后,朱和堉顿时是豁然开朗。



    德庆皇帝想要废黜自己、更换储君的心思,朱和堉自然是心中清楚。


    所以,他这个时候必须要设法改变自身的处境!



    而想要改变自身处境,就必须要有所作为!

    对于朱和堉而言,这是他的破釜沉舟之举!



    *



    太和殿内,看到朱和堉主动出列之后,几位提前收到消息的权臣皆是面现凝重之态。



    但大多数官员还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他们看向朱和堉的目光充满了幸灾乐祸之意,只觉得朱和堉这是忍不住又要搞事情了,到了最后十有八九又是一头狠狠撞在南墙之上、血流满面。



    朱和堉并没有理会百官们的各异眼神,只是表情凝重的扬声说道:“父皇,儿臣有重要事情需要禀奏!”



    德庆皇帝看向朱和堉的目光很是复杂,仿佛见到一只小鹿掉入陷阱之后正在垂死挣扎。



    稍稍沉默了一瞬之后,德庆皇帝已是恢复了冷漠与威严,缓缓道:“哦?究竟是何事?竟是这般严重?说吧。”



    朱和堉的声音再次抬高,大声道:“儿臣要弹劾前任户部侍郎詹善常与几位藩王相互勾结、篡改户部图册、非法兼并土地、欺压百姓之罪!”



    说了这么一句之后,太和殿内顿时是一阵哗然。



    太子朱和堉的这般弹劾,不仅是关系到了“赵党”核心成员,更还关系到了好几位藩王!这种事情一旦搞不好,说不定就会朝野大乱!



    朱和堉并没有理会百官们的惊骇与哗然,马上就把詹善常与几位藩王的罪行向着德庆皇帝详细禀报了一遍。



    听到朱和堉的禀报之后,不谈百官们的愈发惊骇、议论纷纷,德庆皇帝的表情也是变幻不定。



    太子朱和堉的这般弹劾,对于德庆皇帝而言可谓是利弊参半。



    好处在于,德庆皇帝确实是早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昨天下午,当都察院左都御史吕纯孝向他告知了詹善常与藩王们相互勾结的事情之后,朱和堉心中震怒之余,也同样是有些迟疑不定。



    朱和堉不确定自己是否应该主动出面揭发这件事情。


    随着大太监张德的一声“有事早奏,无事退朝”,时隔多日之后再次参加早朝的太子朱和堉迈步出列了。



    出列之际,太子朱和堉的表情极为严肃,隐隐还有一丝决然。


    这一年多的时间以来,朱和堉也逐渐明白了“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道理,如今他好不容易才结束了禁足、重返朝堂,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低调做人、站稳脚跟、重塑声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不是再生事端。


    但就在朱和堉因为这层关系而感到迟疑不定的时候,赵俊臣“恰好”是派人向朱和堉送去了一份回礼。


    朱和堉拿到这本《周易》之后,稍稍翻看了两眼,却发现赵俊臣在这本《周易》之中,特意用朱笔勾划了其中一个句子。

    前段时间,当赵俊臣成为了内阁辅臣、不世新成伯之后,太子朱和堉就曾向赵府送去了一份贵重贺礼,赵俊臣这个时候向东宫送去一份回礼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赵俊臣的回礼也很简单,乃是一册宋末古本《周易》。

    ……



    第二天,太和殿内,朝议开始之后。

    第九百八十七章.尾声与开始(一). (第1/3页)


    ……

    若是毫无作为,只是一味的低调维稳,他的处境只会逐渐糜烂下去,再也无法挽回!



    对于朱和堉而言,他的目前处境已经是坏得不能再坏了,既然是寻到了机会,就应该是当机立断的出手去做!哪怕是这件事情没有办好、遭到了德庆皇帝的责罚,最多也不过是提前几日被废黜罢了,但若是他可以漂漂亮亮的办好这件事情,说不定就可以挽回局势。



    更何况,看赵俊臣的这番暗示,似乎也不在意朱和堉弹劾詹善常的事情。


    于是,朱和堉终于是下定了决心,要站出来主动揭发此事。



    不仅是要主动揭发此事,还要设法拿到这件案子的调查与审断之权。

阅读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