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四章 中元夜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依俗,到了这个时候,地府放开鬼门,孤魂野鬼们上到人间寻食,活人该回避家中、谨守门户。



    但如此良宵美景,总有不甘寂寞的男女倦枕长夜。他们会戴上面具或面巾以免被鬼神识破身份,然后呼朋唤友上街赏玩。

    杂货场前的甘豆汤、官巷口的光家羹、万寿坊的炒栗子、钱唐门外的宋五嫂鱼羹、涌金门的灌肺、众妙坊的肉包、中瓦前的羊饭如是等等,通通趁夜泛舟叫卖。



    因是中元节,平日一些例如水碗收钱、点朱砂等防范野鬼骗食的手段也都不用了,不管来客是人是鬼,收的是铜钱还是鬼钱,都大大方方收下,甚至于,没卖完的东西也不带回去,尽数抛入水中,说是喂食穷鬼。



    每见到这一幕,李长安都不由腹诽。


    “穷鬼都在岸边眼巴巴望着哩,哪能吃到咱们嘴里!”



    一夜鱼龙舞。

    收获不菲。



    有一条好羊肉,打算明日煮了给慈幼院的老老少少解解馋。



    两条盐腌五花,也留给慈幼院,留着平日炒菜抹锅底。



    还有两条干鱼,半只熏鸭,一个猪肘,估摸去换些羊奶,女婴天天喝米汤也不是个事儿。



    正胡思乱想着,醉眼朦朦中望见对面冒出一个怪物,提着灯笼,上大下小,蹒跚而来。



    咦?!何方鬼魅?



    不消冷风,李长安顿时酒醒。



    定眼再看……



    “呀?是鬼阿哥。”迎面的何五妹也吓了一跳,“你怎生在此?”



    “才从城里回来。”深更半夜,何五妹一身白衣,手里提着灯笼,抱着两个大竹篓,摇摇晃晃,跟个拦路鬼似的,“五娘这是要去哪儿?”



    “受邻里们托付,要去河边施孤。”



    “这个时候?”



    李长安四下张望。



    已是下半夜,万籁俱静,别说人,鬼都歇息去了。



    何五妹低头淡淡笑着:“正为错开时辰。”



    李长安见她抱着竹篓实在吃力,平日的小保镖也不在身边。正好今夜吃饱了香烛,风不再似刀,雾也不再似冰,暂得阳世宽宥。干脆把“斩获”都挂在腰上,接过竹篓,随她一起去施孤。



    ……



    到了河边。



    可以瞧见芦花似雪月下随风起伏,摇摆间,时时映出江面粼粼的波光。



    道士认得,自己就是在此地上的岸。



    不待追忆,何五妹继续沿河往前。



    前方高草茂密可以没人,但隐约有条踩出的小道。



    再沿小道往前数十步。



    豁然开朗。



    见得一片被山林与低崖围起的小小河滩。



    芦苇和高草都不见了,只生着将将没过脚腕的青草,各色野花点缀其间。



    一座栅栏围起的园子占据了视线中大部分空间。



    园中花卉格外繁盛。



    何五妹告诉李长安,这是一座墓园。



    墓园?



    仔细看,才找着一个个小小的土包,土包前,又立着一座座鹅卵石叠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纸灰纷纷仿佛落雪,香烟熏熏如云气蒸城。



    而到太阳落尽的时刻,家家户户都来到各个河口放河灯。不消半个时辰,钱唐十数条河面上便点燃了百万盏灯火。


    至于民间,更是热闹。每个里坊都有富户组织施孤,宰杀猪羊,供奉瓜果米面,飨祭无主孤魂,还有沿路插彩旗,点香烛,烧纸钱与纸衣。



    一整天。


    若在城外飞来山顶居高眺望,便能瞧见星火汇聚成流,仿佛银河倒悬,垂入了人间。


    至于交游者,几多是人,几多是鬼,今夜之后又增添多少玄奇故事,那便另当它说了。


    其中最多的当属各种吃食。

    游人一多,商家也就随之而来。



    按规矩,今夜不许开门营业。商人心眼活泛,便把家伙都搬上船。常常见得,有小船载满鲜花、莲灯或是精巧的面具沿着“星河”兜售。

    十三家率先建醮、放焰口安抚城内外数十万死人。



    六十四坊的寺观,请出了满天神佛的名讳,道士祈福,和尚诵经,纷纷响应。甚至于祆教、摩尼教、景教等夷教也来凑热闹。

    第二十四章 中元夜 (第1/3页)


    中元节这天。

    …………



    李长安的名字记在富贵坊褐衣帮下,本来只在华翁那里分猪肉。



    但因着白天的事,涉及的几个坊的鬼头也来邀请,不吃白不吃,李长安欣然以往。


    他们摆出的场面可比一帮子穷鬼的褐衣帮阔绰得多,李长安也毫不客气,跟那啥下乡似的,连吃带拿丁点儿不害臊。



    待到酒足饭饱、醉气熏熏归家。

阅读地煞七十二变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