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一十七章:科考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之后笔下龙蛇,按弃经义的格式开始填词,足足过了半个时辰”一篇huā团锦簇的文章才算作成,检查了几遍,涂改了几处错别字和漏洞,方才作罢。



    待考完了交了卷子考生们纷纷出场”各人的表情自是不同”有的懊恼”有的〖兴〗奋,有的窃喜:沈傲回到国子监里去,唐严便教他过去,问他考得如何,沈傲记性好,将自己的经义背了出来,唐严抿了抿嘴不置可否地道:“尚可,能不能入选,就看考官了。”

    只是左等右等,考官们却是一份卷子也没有呈上来。今年的大经出题实在过于普通有朋自远方来?嘿嘿,这种考题的范文就是流在市面上的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审美疲劳,这么多卷子里,全是千篇一律,让人提不起兴致看的教人昏昏欲睡。千挑万选,总是选不出一个对人胃口的,因而非但是苏柏脸色带着不悦就是那些考官,也都脸色晦暗。



    过了半晌耳室的一个公公过来问:,“苏大人”这宫里只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意思是说朋友从远方来了,在这个时候,值得快乐吗?若是朋友不好学”其实也不过如此。



    这一句自是标新立异之极”竟是直接否认了有朋自远方来的论点。沈傲不由自主地淡淡一笑,继续写道:夫子为明善而复初者言曰:学者性之复;而情,一性也,有说几焉,抑有乐几焉。


    须知宋朝虽然考取的名额不少,但是成绩也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等: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因此表面上每次科举录取的学生有四五百人之多,可是真正能跻身入进士及第的,绝不会超过十人,大多数还走进士出身和赐同进士出身,要进入三甲,唯有进士及第才有可能”因此,第一场大经尤为重要”出了差错,就不能再弥补了。



    沈傲先不急着动笔,坐在凳上沉思起来”时间慢慢过去,半响才慢吞吞地提笔写道:夫朋自远方来矣,于斯时也,乐何如邪?非好学不知之尔。


    这一句承题,峰回路转”却是从学习入手,借用孔子的观点来为自己注解。须知这论语学而篇,本就是劝人向学的道理,沈傲不将朋友来破题,反而转到学习上,颇为打着红旗反红旗的意思。


    沈傲心里窃笑”这考官的来路他早就摸清了,不打无准备的仗。


    苏柏年纪大,老眼昏huā,只看了几份卷子就已经气喘吁吁了”因而卷子都由考官们去阅,什么时候发现了佳作,再呈上来给他看。

    …………………………………………………………



    礼部大堂,太宰苏柏年纪太大,已是年届七十,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如今就是走路也免不得要多喘几口气了”这一次担任主考,颇有些照顾他这个老臣的意思”算是在致仕之前,让他发挥最后一次余热。

    叹了口气,便不再多想了”沉思片刻,决心以一种刁钻的角度去破题”否则像这般的题,考生的观点都千篇一律,考官看了,只怕也会疲倦。若是沈傲能引申出一些新意,能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功效。



    况且主考官的性子,沈傲也打听了,乃是当朝太宰苏柏,此人年岁不小”已到了致仕的年纪,学问倒也挺高,最爱看那些出奇制胜的时文、经义,若是能对他的胃。”脱颖而出是不成问题的。

    第四百一十七章:科考 (第2/3页)


    题目的意思很通俗,就是说有志同道合的人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愉快吗?问题是这个题目早已烂大街了,沈傲最大的优势在于思维敏捷,因此题目越难,他的优势最大,却无论如何没有想到,堂堂科举,竟走出了个这般平庸的题目。

阅读娇妻如云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