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穴道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许多人从穴位的电学特性去探索它的本质。1950年,日本的中谷用12伏直流电通过人体皮肤。发现皮肤上存在某些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它们的位置与穴位位置吻合。



    此后不久,兰西国著名针灸学家尼伯亚特在助手的协助下,应用测定皮肤电阻方法证实了这一现象,并确定穴位电阻只有它周围皮肤电阻的一半。

    用最弱电流刺激而产生最大肌肉收缩的体表部位叫运动点,米国学者金林对照运动点位置与传统穴位位置后提出,两者的分布近乎一致。



    日本的兵头正义与米国的弗罗斯特等人,则把穴位同触发点进行比较。触发点被认为是机体肌肉组织中的局部交性部位,具有深层组织敏感、结节及伴有放射痛的特点。



    虽然其产生机制尚不清楚,但是一般认为,它是由于疼痛或其他原因引起肌肉痉挛,内分泌失调或肌紧张造成的。


    针刺穴位时,由于组织间相互摩擦和金属针与组织电介质之间相互作用,会引起局部组织中肌肉纤维和神经纤维损伤。



    此外,两者的分布也略同。因此,他们认为穴位的某些特性与触发点极为相似。

    还有人报道。穴位与血管、淋巴管关系密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经对照发现,运动点与穴位的分布几乎一致。但运动点的机制是什么,还不太了解。又有人研究了穴位与神经的关系,发现几乎所有的穴位都与神经相关联。



    某一穴位与某一脏器的神经往往同属于一个脊髓节段,在胚胎发育时期,皮肤与神经是同源的。神经中枢存在着各皮肤区域与脏器的投射点,但是相反意见认为,非穴位区域下也都有神经分布。它们在组织学上并没有差别。


    中医讲究的穴位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有人从穴位的电学特性去探讨。发现皮肤上的某些地方存在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它们的位置与穴位的位置相吻合。但后来又发现,全身穴位总面积不过体表的万分之四。而电阻部位却多得多。



    后来人们又用最弱电流刺激肌肉,凡是能使肌肉产生最大收缩效果的地方就叫运动点。


    还有人发现穴位与血管、淋巴管关系密切,穴位处的皮肤温度比别的地方要高一些,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复杂关系形成了穴位的奥妙。


    在尸体上进行的测量也获得同样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有关穴位电生理的研究,也基本肯定了穴位具有低电阻高电位的特性。然而,据推测,全身穴位的总面积仅占体表的万分之四。而全身体表电阻的部位却很多,远远不限于穴位的地方。


    也有人将古老的腧穴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比拟分析,力图用新理论、新概念阐释它们。譬如,电流刺激肌肤,被刺激的肌肉会产生收缩。

    况且。如进食、睡眠、运动等生理活动,时序、季节、气温等外界环境改变以及精寸心理状态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皮肤电阻值。



    难怪明珠市高血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感叹:以此(皮肤电阻测定法)测定经穴颇有困难。兰西国德拉?富耶花了五年时间,应用此法测定穴位,所得结果却与中国穴位大相径庭,不得不愀然中止这项研究。

    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人体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还是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的施术部位。



    穴位具有“按之快然”、“驱病迅速”的神奇功效。然而,穴位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它真是人体的特殊结构吗?长期以来,人们对此推测纷纷,莫衷一是。

    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穴道 (第2/3页)


四海》载:“输、腧、俞,本经皆通用。”因此,腧穴又有输穴、俞穴之称,也有叫穴位、穴道或孔道的。

    有人甚至认为,它们不过是同物异名罢了。还有研究报道,穴位和差电点、皮肤活动点等都有密切关系。这些多途径的研究,从侧面反映了穴位的特性,对于探明穴位的奥秘,无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又有人着力于研究穴位的形态结构,希望一举揭开穴位之谜。明珠市第一医学院的专家解剖观察尸体上324个穴位,发现99.6%的穴位与神经有关。他们进一步发现,经穴与相关脏器的神经分布往往属同一脊髓节段,表里两经的穴位也多隶属脊髓同一节段。



    日本学者森秀太郎证明,在全身穴位中,约有100个穴位组织深层穿行着神经束。穴位还与肌梭、神经腱梭、触觉小体、环层小体等感觉神经节细胞周围突末端的感受器有关。


    从发生学观点看,表皮与神经组织有着共同的起源。神经中枢存在各皮肤区域与内脏器官的投射点。因此,穴位与胚胎形态学之间可能有生物形成的相关作用。



    但是。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穴位与非穴位组织均有神经纤维分布,它们在组织学上并无明显差异。至于穴位与非穴位区域下神经组织有什么不同,如今还不清楚。

阅读我有一个小世界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