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嫉妒是动力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二、减少虚荣心。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实的荣誉,而虚荣心追求的是虚假的荣誉。对于嫉妒心理来说,要面子、以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也是一种虚荣和空虚心灵的表现。单纯的虚荣心比嫉妒心理容易克服,但从形成的机制来看二者又紧密相连。所以,克服一份虚荣心就会减少一分嫉妒。



    第三、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具有嫉妒心理的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甘居人之下。不把别人的成绩看做是对社会群体建设的贡献,而首先看成是对自己的威胁。能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才能摆脱痛苦。

    通常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取得的成绩心怀不满;看到别人冒尖、出头不甘心,总希望别人与自己相差无几或者比自己落后。看到别人比自己落后感到莫大的安慰。



    嫉妒者常常没有竞争的勇气,往往不是正确地去面对和解决自己在竞争中的不利地位。而是采取不合法、不道德的行为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



    嫉妒心是一种危害非常大的不健康心理状态,一旦产生,嫉妒的人会失去内心的宁静与平衡,一看到别人比他强就受不了,别人受到表扬他心里就生气和难过,甚至想方设法地破坏别人的成功,诋毁别人的名誉,从而对自己和他人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使人际交往失去和谐。


    有研究表明,社交嫉妒有以下特点:



    第一,潜隐性。嫉妒者表面上(甚至内心里)不承认自己在某件事情上存在嫉妒心理,且有意无意地去掩饰这种嫉妒。

    二是认为别人的成功就是对自己的威胁,是对自己利益的侵害。



    可见,对嫉妒心理的调适,首先。要纠正上述不正确的想法。要知道,与周围的人对比是人际交往的必然结果。正是人类渴望成功,希望超过别人的冲动。应该勇敢地向对方提出挑战,以更大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在正当的竞争中建立和谐的友谊。?



    其次,要增强道德法制观念,约束、战胜自己的嫉妒心理,不要任其发展,引发破坏性行为。



    再次,积极升华,把自己的消极嫉妒变为上进的力量。积极投入竞争和竞赛,通过积极上进的办法超过对方以达到心理平衡。



    此外,改变比较的角度。对他人的嫉妒常常是由于自己太在意对方在某方面的优势而引起的,如果改变比较的角度,拿自己的长处与对方作对比,或者把自己同更差一点的人比较,这时失衡的心理会获得新的平衡。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克服呢?



    1.认清嫉妒的危害



    如前所述。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也伤害了自己、贻误自己。遭到别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一举多害。认清这些是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



    2.克服自私心理



    嫉妒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总怕别人比自己强。对自己不利。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机常说的“心底无私天地宽”。



    3.正确认知



    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别人取得了成绩并不等于自己的失败。“人贵有自知之明”。强烈的进取心是人们成功的巨大动力,但冠军只有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走在人前,争强好胜就一定能超越别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



    4.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俗语,在心理学上叫“感情移入”。当嫉妒之火燃烧时不妨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扪心自问,“假如我是对方又该如何呢?”运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让自己体验对方的情感,有利于理解别人,有利于以致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蔓延,这是避免嫉妒心理行为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5.提高自己



    嫉妒的起因就是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强。如果能集中精力,不断地学习、探索,使自己的知识、技能、身心素质不断得到提高,那么,也可以减少嫉妒的诱因。而且,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将自己的闲暇时间填得慢慢的,自然也就减少了“无事生非”的机会,这是克服嫉妒心理最根本的方法之一。



    6.完善个性因素



    大凡嫉妒心理级强的人,都是心胸狭窄、多疑多虑、自卑、内向、心理失衡、个性心理素质不良的人。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7.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公平、合理伟基础的竞争是向上的动力,竞争对手之间也可以互相取之所长,共同进步。



    只要做到了这些,你就可以客服嫉妒心理!



    在历史上,有着许许多多因为嫉妒而引发的历史事件,从这些事件最终的结果来看,大多数都是悲剧收场。



    比方说秦国的白起和范雎。



    战国后期,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四十万,赵国国内一片恐慌。白起乘胜连下十七城,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指日可破。



    赵国情势危急,平原君门客苏代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赵王与群臣商议,决定依计而行。



    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雎,对范雎说:武安侯这次长平一战,威风凛凛,现在又在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心呀!您现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来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可不好相处啊!



    苏代巧舌如簧。说得应侯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问苏代有何对策。



    苏代说:赵国已很衰弱,不在话下,何不劝秦王暂时同意议和,这样可以剥夺武安君的兵权,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范雎立即面奏秦王说: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休整,不如暂时下令退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结果,赵国献出六城。两国罢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后来才知道是应侯范雎的建议,但也无可奈何。



    两年后,秦王又发兵攻赵,白起正在生病,于是改派王陵率兵十万大军前往。



    这时赵国已起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秦军久攻不下。



    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出征。



    白起说:赵国统帅廉颇,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赵括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现在进攻,会失信于诸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由此可见,嫉妒不仅仅使精神受到折磨,对身体也是一种摧残。



    也有人把嫉妒比作“双刃剑”。既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那么。嫉妒心理强的人应该怎样消除这种不良情绪呢?


    嫉妒往往是和心胸狭隘、缺乏修养联系在一起的。心胸狭隘的人会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产生较大心理,别人任何比他强的方面都成了他嫉妒的缘起。缺乏修养的人会将决定心理转化成消极的嫉妒行为,严重地破坏人际关系。



    嫉妒能造成人体内分泌紊乱,消化腺活动下降,肠胃功能失调,夜间失眠,血压升高,脾气古怪暴躁,性格多疑,情绪低落等等。久而久之,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 抑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身心疾病就会跟随嫉妒者了。


    第一、正确认识自己。要准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不要妄自菲薄。更重要的是不断剖析、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寻找自己对他人、对某事的评价是否具有不公正、不客观的成分,面对某人某事的时候,自己的心情和行为的出发点是否理智等等。


    第四、学会接纳和理解他人。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劝诫人们要谦虚谨慎,要擅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向他人学习,而这样做首先要悦纳他人。悦纳他人需要的是客观、公正的眼光以及与人为善的准则。


    嫉妒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等负性情绪体验。

    第五、学会公平竞争。竞争应是激励人奋进的过程,而不应成为目标。



    如果把竞争看做是目的,便会使人过于看重结果。很容易引发不择手段、不讲规则的举动。要明白,凡是竞争总有输赢,不要把目的放在输赢上,而是要注重竞争的过程。从中发现自己输或赢的道理,体会竞争的乐趣,形成健康的心理。

    嫉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人类遍有的情绪。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成功的社会,然而在激烈的竞争中,有人成功,就必然有人失败,失败之后所产生的由羞愧、愤怒和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感就是嫉妒。



    嫉妒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更多时候表现为消极的意义。嫉妒常常会导致中伤别人,诋毁别人等消极的行为。

    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嫉妒是动力 (第1/3页)


    嫉妒心是每个都有的,区别只在强度大小与它出现的事件性质。正常强度的嫉妒心会对我们的工作、生活等方面提供积极的动力,我们会为了想要超越自己嫉妒的那个人、摆脱这种劣势地位情绪而加倍努力;但是,过重的嫉妒心则会影响我们的正常行为方式,会让我们变得比以往更加敏感、自卑、自我防御机制大开,情绪波动也会变大。

    第二,对等性。嫉妒总是发生在与自己性别、年龄、文化、地位、职务相类似而状况发生改变的人群身上。大学生一般不会对老师产生嫉妒,而常常会对同学产生嫉妒。



    第三,行为性。在社交中,嫉妒感往往导致嫉妒行为。这类行为诸如讽刺、挖苦、挑拨、中伤、诋毁等,普遍具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性,并且其破坏性不仅直接危害被嫉妒者,同时也危害嫉妒者本人。



    第四,变异性。当被嫉妒者的优势转变为劣势,特别是落到比嫉妒者更后面时,这时原先存在的嫉妒感可能发生变异,转变为同情感、怜悯感和幸灾乐祸等。


    嫉妒对一个人的理智有明显的影响,它干扰一个人的正常判断和思维,造成一个人人格的扭曲,也使他人不愿与之交往,所以,应该自觉地对嫉妒心理进行调适。



    嫉妒心的产生往往源于两种错误的认识:一是认为别人取得了成绩,就说明自己没有成绩,别人成功了,就说明自己的失败。

阅读我有一个小世界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