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美人计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历史上较著名的美人计故事,如骊戎以女乱晋;荀息定计灭虢、虞二国;秦穆公用女乐计赚由余;黎向鲁国献美女宝马,从而驱逐孔子;张仪巧用美人计,几番愚弄楚怀王;吕不韦移花接木,使异人还归咸阳,拜他为相;匈奴冒顿单于以良马爱妻迷惑麻痹胡王,最后一举破灭东胡;等等,《史记》都作了颇为生动详细的记载。



    野史系私家所撰,对史料的取舍较为自由。由此便可以记隶和保存许多正史不载的内容。

    貂婵这个人物各类史书均不见载,她的命运是与王允、董卓、吕布联系在一起的。王允使布杀卓,见于史籍记载。问题的焦点是王允使布杀卓,是否借助了貂婵为诱饵。



    研究《三国演义》的学者肯定说。罗贯中在撰著《三国演义》时所阅读参考的资料,有些已经失传。因此很难断定《三国演义》中某个未见史载的人物或情节属于虚构。



    譬如该书第九十六回写了个大将张普,《三国志》、裴松之注及其他史书均不见载。后清末光绪年间发掘出强普先君及先兄墓。才知张普并非虚构人物。


    目前尚未发掘出可以证明确有貂婵其人的出土文物,但仔细研读《后汉书》和《三国志》中有关王允、吕布、董卓的伟记,仍能发现不少蛛丝马迹。



    据《后汉书?吕布传》载云:“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卓自知凶恣,每怀猜畏,行止常以布自卫。尝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掷之,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顾谢,卓意亦解。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于侍婢情通,益不自安。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之状。时允与尚书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因以告布,使为内应。”

    此无地,互相需要也,说好,是相得益彰;说坏,是朋比为奸。何况“自古英雄皆好色,若不好色非英雄”,烽火相欺,不外博美人一笑,冲冠发指,无非一怒为红颜,就是独身主义的希特勒亦有秘密情人,临死前还要行婚礼。



    因此,使用美人计,绝不会受时间时空限制,正所谓衽席为战场,脂粉作甲胄,盼来是枪矛,颦笑胜弓刀。有于战场上取上将之头者,有于国会夺元首之魄者,有父凭女贵,兄凭妹贵,甚至甘戴绿帽子而夫凭妻贵者。此计既可诱---惑敌人,亦可作向上爬的阶梯。



    中国民间传统常有三十六计之说,其中最香---艳、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美人计了。而美人计,也往往屡试不爽。能奏奇效。



    为何简简单单的美人计竟然小可以谋利生财,大甚至可以倾国倾城。令天下风云变色呢?



    道理说来其实很浅显,行计人不过是抓住了常人皆有的“食色”之性也,就连大圣人孔老夫子也曾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更何况是众多**薰心的“凡夫俗子”呢,好色之徒焉能不中计?



    美人计,古已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让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求博其一笑的冰山美人褒姒,她就是当时的褒人为献媚周王所进;而最著名的美人计则是成就了越王勾践灭吴雪耻建立霸业的雄心的浣沙女西施,她也因此名列古代四大美人之首;此外。远嫁塞外、和亲匈奴的王昭君和义侍董卓、伺机离间的貂蝉无一不是青史留名的美人计中楚楚动人的女主角......



    这些美人计,或为邀宠,或为避祸,或为求利,归根到底一言以蔽之,从古到今盛行不衰的美人计,究其实质都是如假包换的性贿赂。



    在战国时期,张仪就假献美人,从而获重用!



    战国时的辨士张仪。思维敏捷,有三寸不烂之舌。他为了出人头地,跑过很多国家。有一次,他到楚国去碰运气。可是住了很久也没有得到楚王的重用,极为潦倒。



    张仪想改变这种困窘局面,心生一计。



    那时候。楚怀王正宠爱着两个美人:一个是南后,一个是郑袖。



    张仪那天见到了楚怀王。就说:“我到这里已经很久了,大王还不给我一官半职。如果大王真的不想用我的话。请准我离开这里,去晋国跑一趟,可能会碰上好运!”



    “好吧,你只管去吧!”楚怀王巴不得他快离开,便一口答应。



    张仪说:“我还要回来一次,请问大王,需要从晋国带些什么?譬如那边的土特产,您若喜欢我可以顺便捎些回来,献给大王。”



    楚怀王漫不经心地说:“金银珠宝楚国有的是,晋国的东西没什么可稀罕的。”



    “大王就不喜欢那边的美女吗?”



    这话像电流一样,使楚王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眼睛一亮,问:“你说什么?”



    “我说的是晋国的美女。”张仪一本正经地解释,“晋国的女人,哪一个不像仙女一样?白白的肌肤,粉红的脸蛋,杨柳细腰,婀娜多姿,真是美极了。”这一番话把楚王的**完全勾起来了,高兴地说:“你马上给我去办,要多带些这样名贵的‘土特产’回来!”



    “不过,大王……”



    “那还用说,货款是需要的。”楚王立即命人给了张仪很多银子,叫他从速去办。



    张仪出宫后马上把这消息传开,直传到南后和郑袖的耳里。两人听了,大为恐慌,连忙派人去向张仪疏通,告诉他说:“我们听说先生奉楚王之命,到晋国去办土特产,特送上盘缠,望先生笑纳!”这样,张仪又捞了一把。



    过了几天,张仪向楚王辞行了,装出依依不舍的样子,说:“这次去晋国,路途遥远,不知哪一天可以返回,请大王赐酒给我壮胆吧。”



    “行!”楚王亲自赐酒给张仪。张仪



    张仪饮了几杯,脸红起来,又下跪拜请楚王,说:“这里没有外人,敢请大王特别开恩,请王后和贵妃再赐我几杯,给我更大的鼓励和勇气。”



    楚王看在张仪要采办“土特产”的分上,把最宠爱的南后和郑袖请了出来,让她们轮流给张仪敬酒。



    这时,张仪扑通一声跪在楚王面前,说:“请大王把我杀了吧,我欺骗大王了。”



    楚王见状连忙问:“为什么?”



    张仪说:“我走遍天下,实在没见到过像南后、郑袖般的美人。过去我对大王说过要找土特产,那是没有见过贵妃之故,如今见了,方知把大王欺骗了,真是罪该万死!”



    楚王松了口气,对张仪说:“这没什么,你也不必起程了,我明白。天地间就根本没有谁比得上我的爱妃。”



    南后和郑袖听到楚王这样称赞她们,不由得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同时向张仪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从此,楚怀王改变了对张仪的态度。张仪在楚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妇女在美人计中所扮演的角色,实质不过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在绝大多数美人计中,女人都不过充当了男子泄---欲--工具的角度,处于被侮---辱的低贱地位。与其褒扬这些美女的“义举”或谴责其为误国的“祸水”,不如为她们的悲剧命运而嗟叹。



    我国历代美人计的流传,大抵是借助于三种途径。一是正史,二是野史。三是各类文学作品和民间轶闻传说。


    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西施和貂婵,可算是这类美人的典型;有的则被描写成误国乱朝的祸水——如夏之妹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后世谏臣但论女人误国,必举为佐证。



    历史上某一朝代、某一君王的覆亡,自有其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英雄尚不能主宰历史,美人如何有此能耐?如果一定在将亡国灭种的责任归咎于某位个人的话,那也首先应归于沉湎女色、骄侈暴----淫的亡国之君。


    正史可能因为有许多避讳的缘故,所载美人计故事真凤毛麟角。只有《史记》是个例外。


    像《左传》、《国语》、《吴越春秋》等史书,历来治史者多当正史来读。一些正史不载的美人计故事,幸赖得以保存。


    罗贯中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重笔描写了两段美人计故事,即王允献婢除董卓和孙权进妹赚刘备。

    如郑武公嫁女屠臣蒙蔽胡国,后轻易图之;蔡侯献舞痛恨息侯出卖自己,于楚宴上诱引楚文王,使其劫扭亏为持灭亡息图;越王勾践采文种灭吴九术,几番运用美人计,从而起死回生,最终灭掉吴国;等等。今人多不怀疑这些情节的真实性。



    文学作品(主要是历史小说)综采正史、野史轶闻和民间传说,也记录和保存了不少美人计故事。

    运用美人计进行政治、军事、经济斗争的事件,古今中外皆有,并非某个国家或朝代的特产。



    美人计故事兼备传奇色彩和言情特点,在这类文艺作品中,那些被送去充当政---治工具的的美女,有的被塑造成忧国忧民的巾帼英雄,为了拯救国家和诛杀昏君奸贼,毅然以自己的肉----体作为进攻的软武器,来达到复国或除暴的目的。

    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美人计 (第1/3页)


    《三十六计》将美人计列入败战计,意味着实施这一计策需付出一定的代价。…≦頂點小說,x.这一代价便是美人的代价,确切说,是女人的代价。

    分析这段文字:卓与布誓为父子,又对布“甚爱信之”,如何因小小失意至暴怒到拔吕布手朝掷之?布与卓侍婢私通,这一“侍婢”若非王允所献,如何吕布转而便将此羞于启齿之事禀告王允?



    作为正史,《后汉书》、《三国志》割舍貂蝉这一角色和删略王允行用美人计的细节似可理解。



    后世人们将貂蝉列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可见貂蝉的形象已为一般群众所接受。


    女人之有此魔力,可说是上帝故意想征服男人的创造,特别对那些英雄人物。



    英雄和美人俨然一体,不管中外古今,占尽历史镜头,中国之历史命运,都操纵在这两种人手上。

阅读我有一个小世界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