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章 标准不明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是,张若虚生前呢?



    不但说他活着的时候,单说唐宋两代无数文人,为何就无一人给予张若虚赞誉?甚至最早给予张若虚好评的,还是明朝人。而直到民国,他才登上巅峰。

    呵呵。



    甚至说,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不同的审美,对于诗文的评价,都会出现“偏差”。



    除非,构建文道的天眷遗族,其文学、文论、哲学已经点到了神州、地球都无法想象的程度、整个种族都出现了神经病一般难以交流的气质,不然,王崎是不信他们真的可以做到“毫无偏差”的。


    第二,就是“有限前知”。也就是说,他们提前获得了某一首诗的“评价”,然后根据这个评价给予文气。



    而且,能够随时完成“有限前知”的前者,真不多。

    但王崎觉得,如果真的到了那个境界……那根本就是天人大圣了好么还做个屁的实验啊!



    十有八九是这样。



    “这个思路倒是有了……”



    王崎坐到书房,提起纸笔:“那么,开始验证吧。”

    恐怕,所谓的“传扬度文气”,只怕是为了掩盖“错漏”而形成的。



    对诗文的品评,永远是主观得不能再主观的东西。除非所有人都有完全一致的审美——那种被洗脑的程度,不然不可能完全无错无失实。


    他走出房间时候,脸上和煦的微笑就变成了略带嘲弄的冷笑。



    这短短一段时间里,他就大约猜出了文道实际上的评判机制。


    依旧是举个例子。就连王崎都记得,上辈子中学课文中的《春江花月夜》——后人品评为“孤篇盖全唐”,其敻绝的宇宙意识,在后世被认定为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


    甚至于说,他的诗文大多佚失,仅余两篇。


    品评没有失察的时候?

    而同时代的人物之中,陈子昂、杜审言、贺知章都有无数诗文传世。



    稍后一点的诗人里,崔颢流传下来的诗文,也有四十二首。但是到了现代,人们提起崔颢,却多半是因为“李白对他推崇备至”,其诗文倒不见得多高明。但崔颢、李白年轻的时候,张若虚依旧在人世。

    宋史君笑了笑,见王崎起身,问道:“师弟可是要去着手翻译了?”



    王崎点点头:“多谢师兄解惑。”

    第四十章 标准不明 (第3/3页)


崎点了点头,笑道:“也是。连游戏也能纳入自身,文道也颇有气量。想必不会不公。”

    而就算是到了龙皇那个境界,“有限前知”也不能当“完全预言”用,有诸多限制,信息经常会出现不全面或偏差的情况。



    因此,也就必然存在“查漏补缺”的机制。



    也就是“传扬度赋予文气”的制度。


    换句话说,这反而使文道能力有限的表现。



    当然,也有可能不是这样。或者说,文道具有四十九道一样的前知能力,能够提前得到“评价”,给予王崎。

阅读走进修仙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