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7章 把柄和漏洞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蔡邕很沮丧,“照你这么说,我们这些学问还有几个是有用的?”



    “先从近的开始吧,本朝的资料保存得还是比较完善的,你蔡先生博古通今,又在东观校过书,为什么不先编撰一部本朝一百五十年来的历史?就算编不成编年史,你也可以选一些的确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或者作者确凿无疑的文章,比如张平子的文章给学子们讲一讲嘛。至于经学,就讲那部分大家都没有疑义的,有疑义的教给那些有志于做学问的人去研究就行了,不用讲给普通的学子了,这些对他们以后做事没什么帮助,反而容易滋生húnluàn。”

    刘修初到并州,他不想使用强硬的手段,但是现在看来,如果一味施仁,只怕那些地主们不会见他的情,反而会以为他软弱可欺,导致最后他的施政方针推行不下去,并州刚刚看到曙光的局势迅速恶化,给鲜卑人以可趁之机。



    不能不动粗,又不能太动粗,如何把这个度控制住,这是考验他行政能力的一次行动。上半年的战事证明了他在军事上有一定的天赋,如今又要验证他在民事上的天赋了。



    说实在的,刘修对民生经济不太熟悉,他本来希望把这件事jiāo给王允处理,可是王允显然不愿意冲在最前面,和并州的豪强们发生最直接的冲突,他宁可让刘修觉得他无能,也不肯开罪这些人,他把难题推到了刘修的面前。


    这让刘修非常不高兴。



    刘修在自己目前的幕僚和部属下仔细搜了两遍,也没有发现哪个是有处理这一类事务经验的,看来只好自己赤膊上阵了。

    里面没有温恕的名字,换句话说,他没来参加这次会议。



    为什么?



    郝昭听了刘修的疑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夫子都说过,夏礼商礼在他那时候已经说不清了,你们一个个倒能耐得很,不仅夏商周说得头头是道,连三皇五帝的帝系都说出来了,我都不知道你们那些玩意儿从哪儿来的。”刘修把风雪拉过来,推到蔡邕面前:“那先生你告诉我,你以前见过长成这样的人吗?”



    蔡邕第一次看到皮肤白晳,金发碧眼的风雪,吓了一跳:“大秦人?安息人?”


    “先生,你博览群书,那麻烦你告诉这是什么东西?”



    蔡邕吹胡子瞪眼睛,翻来覆去的看了半天,还是说不出所以然来。


    “你看到的大秦人、安息人有这样的吗?”刘修没好气的说道,“先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你连周朝的石鼓文都认不全,商朝的甲骨文更是两眼一mō黑,你凭什么相信那些自相矛盾的三皇五帝的帝系是真的?连儒家经典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版本,更何况这些远古的事情,没有根据,就不要急着下结论,更不要当成真理传授给别人,那不是误人子弟嘛。”


    刘修没有把话堵死,蔡邕虽然不满意,也勉强接受了。


    相对而言,王允还是比较好说服的,这个人虽然拧,但是他功业心很强,眼界放得也比较高,他希望建功立来,希望光宗耀祖,能够接受短时期内一定程度的上损失以换取更大的收益,但是其他人未必能这么想,他们只想得到更多,却不想失去哪怕一点。

    卢氏和刘修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她对刘修的思路已经把握得很清楚了,反倒不用刘修再去啰嗦什么。摆平了学堂的三大教授之后,刘修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和并州的大地主小地主们谈判。



    入夜,还散发着新鲜桐油味的书房内,刘修抱膝而坐,目光透过纱窗,看着外面漆黑的山林,想着明天可能遇到的情况,准备着适当的说辞。王允已经把与会人等的资料送了过来,却没有做太多的评价,刘修从他的脸sè看来,估计这场谈判将不会轻松。并州本来就不是富庶之地,财富的总量并不大,偏偏还有几个家世渊源非常久的家族横亘其中,已经占了好处的还想占更大的好处,还没有占到好处的想从中捞点好处,可是谁也不肯割ròu,那好处从哪儿来?从天上掉吗?

    段颎也不懂奇mén遁甲,而他行军打仗几十年,好象也确实没见谁能把奇mén遁甲的阵势真用上的,听了刘修这个解释,他勉强能够接受。



    段颎是带兵打仗的将军,打仗会死人,来不得半点虚的,说服他相对容易一点,可是要说服蔡邕就没那么容易了,一听刘修说在晋阳学堂不要传授谶纬这一类知识,蔡邕非常不高兴,这是他最得意的内学,刘修却当成骗术,这让他很难接受。偏偏他的学问还好得离谱,引经据典,刘修根本说不过他,最后把刘修bī急了,把那块从狼山得来的化石往他面前一放。

    第267章 把柄和漏洞 (第2/3页)


    刘修谨慎的回答道,我不是说没用,只是里面有些指导思想有问题。yīn阳五行这一类理论太大而化之,类比太生硬,不够实际。比如那些说得神乎其神的奇mén遁甲,你觉得他真有用吗?当然了,你也可以把他当成一mén学问来研究,但是不要教给所有的军官,这种东西虽说不能简单的说是骗人的,但大部分人掌握不了,这也是事实。没有搞清楚的东西,还是不要传授,以免引起误会。

    要是卢植或者卢敏在就好了,特别是卢植,他有治民经验,处理并州的事一定能得心应手。贾诩也许有一套,可是他现在正以长史的身份坐镇九原,部署北疆的防务,一时半会的也赶不过来。



    “大人,夜深了,该歇歇了。”郝昭小心的提醒道。



    刘修一惊,瞟了一眼屋角的漏壶,这才发现已经亥时,风雪已经困得不行,伏在案上打起了瞌睡。他笑了笑,起身脱去了外衣,郝昭打来了水,让他洗脸洗脚。刘修一边泡着脚,一边随口问道:“伯道,你知道并州有什么人善于治民,或者做过太守、县令这一类职务的?”


    “有啊,祁*县温家的温恕官声就不错,阳曲郭家的郭全公做过大司农,如今赋闲在家,他的儿子郭缊年轻有为,也是难得的才俊。”



    “等等,温恕?”刘修忽然想起来了,他和这个温恕还见过面呢,温恕曾经想提拔他,不过后来因为对鲜卑人的态度分歧,他又去了洛阳,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刘修忽然想到了什么,连忙让郝昭拿过王允送来的那份资料,仔细翻了一下。

阅读混在东汉末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