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零七章:杀人见血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言一出,许多人的脸色开始微微缓和。



    气氛已经变了,从张安世封王,再听说钱庄那边好像不肯向商贾放贷,其实许多人已预感到,这新政可能遭遇到了巨大的麻烦。

    “陛下。”刘湛道:“臣之所言,句句肺腑,所为的,正是我大明江山社稷,绝无私念。这些时日,诸府县的奏报显然陛下也是亲见的。陛下有没有想过,江西布政使司为何会出现民变?说到底,还不是因为……”



    他说到此处,原本将这一次谋逆大桉,归咎于是朱棣这些年来的一些施政失误的原因上头。



    却在此时,方才还面带微笑地看着刘湛的朱棣,突然眼色一冷。


    刘湛只觉得如芒在背,也在这一瞬间里,似乎意识到自己触犯到了逆鳞。



    当下,便立即将后头的话吞咽了回去。

    刘湛此时的心里不免有些遗憾,却也知道差不多适可而止了。



    不得不说,他今日收获颇丰,这个时候,大家已开始揣测陛下是否当真有妥协的意思了。



    下一步如何试探,却也不急。



    没多久,众臣散去。



    朱棣依旧端坐在这里,他面上仍旧没有什么表情。



    亦失哈躬身上前,小心翼翼地给他递茶。



    朱棣接过了热腾腾的茶水,突而道:“邸报……”



    “陛下,您说什么?”



    朱棣平静地道:“今日刘湛等学士之言,传抄邸报,教人刊出吧。”



    “奴婢遵旨。”



    朱棣旋即道:“这个刘湛,是个能言之人,他说的很好,朕很欣赏。”



    亦失哈干笑:“此人敢言。”



    “是啊。”朱棣道:“天下最缺的,就是敢言之人,仗义执言,说来容易做来难。这样吧,将这刘湛的话,传抄一份,送翰林院,教翰林院那边,再根据他的话,引申出一些文章来,也一并邸报刊载。”



    亦失哈道:“请谁来撰文合适?”



    朱棣慢悠悠地道:“若是解缙还在,让解缙来撰文最好。”



    亦失哈显得迟疑地道:“陛下的意思是……文渊阁那边……”



    朱棣道:“他们操劳的很,就不要让他们分心劳神了,难道我大明,就没有精通文章,写的了锦绣文章之人吗?”



    顿了一下,朱棣接着道:“朕看哪……那个……那个……叫什么什么……对了,前几日他还上奏过新政之弊的家伙就很不错。奏疏写的很好,是个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之人。”



    亦失哈露出微笑道:“奴婢明白了,奴婢这便去干。”



    …………



    有人取了一份邸报,连夜送到了某处深宅。



    “哈哈,诸公且来看看,明日即将要刊发的邸报,这是邸报的原稿,还未刊发呢!不过,这邸报却是陛下亲自授意的。”



    众人纷纷传阅,一个个面带微笑。



    “诸公怎么看?”



    “哈哈……有希望了。”



    “何以见得?”



    “我瞧着栖霞那边,出了大事,你们看那些商贾,一个个哀嚎的模样,只怕新政的害处,已经显现出端倪了。而陛下此时,突然接受了刘学士的谏言,如今又教人刊发此文,昭告天下,这用意还不明显吗?这是在吹风呢!”



    “我瞧着也像。”



    “嗯。”



    有人站起来,朝某个厅中深处之人行了个礼,一脸讨好的模样道:“吴公之文章,实是教人拍桉叫绝,钦佩之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番话说下来时,殿中出奇的安静。



    今日筳讲的翰林们,一个个看着朱棣。


    他说得很动情,说着说着,眼眶竟是红了。



    朱棣见状,默然无言,倒没有反驳他。


    朱棣此时才叹口气道:“卿家所言,不无道理。”


    这个时候,正是墙倒众人推的时候,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


    “民意如流水,这可说不好。”朱棣漫不经心地道:“都说民心所向,可谁是民呢?天下百姓万万之数,各有所需,诸卿的话,朕今日听了,倒也能够接纳,只是嘛……”

    因而,刘湛摆出了一副义正言辞的模样。



    朱棣唇边带着微笑。

    他抖擞精神,开始侃侃而谈。



    “陛下,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民之所向,陛下何以充耳不闻呢?古之圣君,无不以百姓苍生为念,陛下乃九五之尊,天下人将生死荣辱都寄托于陛下身上,可谓军民所系,百官所望……”

    第四百零七章:杀人见血 (第1/3页)


    此时的刘湛,显得异常的兴奋。

    朱棣澹澹然地道:“好啦,卿等之言,不无道理,朕自是要广开言路,要以百姓和天下苍生为念,今日朕乏了,下次再讲吧。”



    刘湛心里一松,他没想到,今日陛下如此好的脾气,早知如此,方才自己的话应该更重一些,倒是错失了一个好机会。



    大明做官有两种,一种是浊流,所谓浊流,便是想尽办法完成皇帝交代的事,借此获得皇帝的认可。


    而另一种,则为清流,无非就是在皇帝的底线上头蹦迪,掌握一个皇帝可以接受的度,每天指摘几句时弊,如此一来,便可获得巨大的声望。



    这样的人,许多爱好名声的重臣,也愿意提携,以此博取一个好名声。

阅读我的姐夫是太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