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七章 斩龙脉!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后宫妃子,他没有过多属于自己的好恶,其选皇后,选后妃,看中的都是女人身后的家族,女人,对于姬润豪而言,就是政治上和传宗接代上的一个工具符号。



    但凡君王,总有一些“风流逸事”传出,民间百姓对此也津津乐道。

    这真的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田无镜自灭满门,三皇子,就是田无镜拿来发泄怨气的工具,姬润豪默认了这笔交易,且对“工具执行人”郑凡,依旧是从“欣赏”的角度去看这个自己的臣子。



    很多言情剧里,经常会出现“帝王无情”的矫情,在姬润豪身上,则丝毫都见不到这种杂质。


    此时,



    御花园的凉亭里,

    凉亭内,还跪坐着一个中年男子,长须,闭着眼,像是睡着了,在男子身后,还有一个小太监同样跪坐在那里,看情况端茶递水。



    一直在姬润豪身边形影不离的魏忠河,此时却不在姬润豪身边。



    和燕皇下棋的白发老者,是燕国的礼部尚书,脸上已经布上了些许老人斑。



    “呵呵,朕输了。”



    姬润豪伸手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茶。



    礼部尚书宁方盛拱手道:



    “陛下棋力,已然见涨了。”



    这是一位绝情的帝王,这也是一位狠辣的帝王,但这同时也是一位很好相处的帝王。



    和他下棋,你不用去让棋,也不用去故意讨好。



    “让宁老见笑了,朕可是有好些日子没碰过棋盘了。”



    说着,



    燕皇目光看向自己身侧跪坐着的那位中年男子,



    只见其瘫坐着身子,眼睛闭着,嘴唇不时地因为呼吸而轻轻翻动,静耳听,还能听得到鼾声。



    亭子外虽说下着雪,但亭子四周都被被帛遮盖着,亭子内铺着羊毛毯,里头还有三个炭盆,可以说是相当暖和了。



    “赵九郎。”



    中年男子身体一颤,睁开了眼,然后有些不满地嘟囔道:



    “陛下,臣好不容易才睡着。”



    这位中年男子,赫然就是大燕朝堂宰辅。



    “这些日子,也是苦了你了。”



    燕皇没在意对方的态度。



    “苦不算什么,怕的是想苦没地方苦,不怕陛下笑话,这些日子,臣身子虽然累得快散架了,但心里,是甘之如饴。”



    “漂亮话,就不要说了。”



    “陛下,您知道的,臣对您,从不说什么漂亮话。”



    “好了好了。”姬润豪挥挥手,看向礼部尚书,道:“朕没记错的话,宁老当初曾在乾国中过举?”



    宁尚书抚须点头道:



    “让陛下见笑了,臣年轻时,确实有些不羁。”



    乾国实行的是科举制,举人,相当于省考。



    燕人,是能去乾国参加科举的。



    这一切,还得从一百年前说起,初代镇北侯破乾国大军之后,马踏乾国北方三郡,强行迫使三郡上原本的乾国人迁移入燕。



    后来,双方大战结束后,乾国估计是为了宣扬“王化”或者是想以“文化”入侵的方式扩张自己的影响力,所以规定允许原本的北方三郡子弟,可以入乾参加科举。



    这个传统,一直被延续了下去,且慢慢地开放到燕国文人,不拘祖籍,都可以进入乾国参加科举。



    可以说,乾国人除了武力不行以外,其他方面,都很精通。



    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历代燕皇在这方面,都保持着一种开放的态度。



    一个真敢收人考,一个还真敢放人考。



    至于人才流失与否,确实有,但总是会有人回来的。



    宁方盛年轻时,曾在乾国一路考到了举人,只不过最后没去上京继续考试。



    “宁老这话就说得严重了,我大燕以前没有科举,这是我大燕的不是,亏待了宁老这样的读书人。”



    “陛下言重了,言重了。”



    宁尚书马上跪伏下去。



    “罢了罢了,起来吧,宁老,朕的意思是,等明年,朕准备开科举,到时候还请宁老负责操持,这请老致士的折子,宁老就先收回去吧。



    朕的脾气,宁老也是清楚的,三请三辞的戏码,朕实在是懒得去折腾。”



    “臣,为大燕读书人,谢主隆恩!”



    宁尚书伸手接过了自己之前请辞的折子。



    宁家,其实也算是门阀,只不过不是顶尖的门阀,且在镇北军马踏门阀时,主动上交了大部分的土地财产,所以得到了宽恕。



    但宁尚书自觉不能再恋栈了,所以上书请辞。



    只是,眼下既然皇帝陛下要开科举,大燕数百年来,第一遭科举,宁尚书没有理由不继续在这个位置上干下去,这件事的意义,实在是太过重大了。



    以前,燕国皇帝不是没人知道科举制的好处,但奈何门阀势力强盛,科举,等于是和门阀抢夺政治资源,这是掘门阀的根,门阀自然不会同意。



    但现在,问题被解决了。



    姬润豪伸手指了指赵九郎,笑道:



    “你也是出自怀涯书院的,怎么着没去乾国考场上走一遭?”



    赵九郎笑了笑,道:



    “费那功夫作甚,臣想做点事儿,可不想做那纸糊尚书。”



    宁尚书的脸当即一红。



    礼部尚书,是六部之中清貴第一,但也是实权最少的一个。



    尤其是“礼仪”文化,在燕国,并不被很看重。



    去乾国考了科举,回国后做官是可以的,但想真的做什么实权衙门,也近乎不可能了,毕竟,背景和立场,难免会有些含糊。



    赵九郎这话,无疑是在打宁尚书的脸,但因为赵九郎在朝中势力和威望都很大,且在主持清算门阀的过程中更是彰显出了极大的存在感,所以宁尚书也不敢对赵九郎的话发出什么不满。



    “你啊你,就不会好好说话?”



    “陛下,事儿太多,臣没精力去拐弯抹角。”



    “朕知道你辛苦。”



    姬润豪站起身,



    他站起来后,赵九郎和宁尚书也都站起身。



    “掀开。”



    外面的太监马上将亭外的被帛给掀开。



    外面,依旧在下着雪,只是这天色,似乎阴沉得多了。



    亭子外,有一张輦。



    燕皇走在輦上,坐了下去。



    “宁老先坐一会儿,御膳房那儿很快会送姜汤过来,先驱驱寒气,再出宫吧。”



    宁尚书在见到赵九郎陪着皇帝走到亭外后,知晓自己此时不能说不,马上谢恩道:



    “吾皇仁慈。”



    姬润豪又看向赵九郎,道:



    “輦太小,朕就不做样子邀你同坐了。”



    赵九郎笑道:



    “臣刚刚在里头打了个盹儿,正好走走解解乏。”



    姬润豪点点头,



    道:



    “启明殿。”



    “摆驾启明殿!”



    队伍,开始行进,队伍的人数,并不多,负责抬輦的前后共四个身强力壮的太监,还有一个太监陪侍,另外,就只有赵九郎了。



    “九郎啊,朕有一事很好奇。”



    燕皇侧身坐在輦上,看着赵九郎。



    “陛下,您说。”



    “南边的战事,拖延到现在,你身为宰辅,在朝堂上不提一句,就是私下里的奏章,也不发一封,为何?”



    “陛下您说笑了,臣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在,打仗的事儿,臣不懂,不懂的事儿,臣自然不会多问。”



    “身为宰辅,还是要懂一点儿的。”



    “陛下,世间任何事儿,要么精通,要么一窍不通,最怕的就是懂一半不懂一半,这最容易坏事儿。”



    “回去看看兵书吧。”



    “臣遵旨,臣争取看了兵书后,能陪陛下唠唠。”



    “你啊你。”



    启明殿,到了。



    这座殿,坐落于皇宫的西北角,先皇在位时,修建了不少新宫殿,姬润豪继位后,基本都改成了朝廷衙门办公之所,但这座启明殿,却依旧保留了下来。



    因为这座殿里住着那个人。



    启明殿的台阶上,有两个小太监正在扫雪。



    在看见皇帝的輦架后,马上放下扫帚跪伏了下来。



    輦停下,



    姬润豪下了輦。



    这时,启明殿的门口,出现了一道一身黑袍的身影。



    姬润豪身边的这五个太监全都跪伏下来,



    呼道:



    “见过太爷。”



    在这座燕国皇宫,只有一个人能被称呼为“太爷”,且是内宫所有太监的老祖宗。



    就是连魏忠河,都不能有这个待遇,就是魏忠河亲自来到这里,也得恭恭敬敬地跪下磕头。



    赵九郎没有跪拜,而是一拜下去。



    台阶上的那个黑袍老者,虽是残缺之身,但却对整个大燕有功。



    没有他,就没有如今的大燕陛下,也就没有大燕现如今的大好局面!



    这一拜,赵九郎这个宰辅,拜得心甘情愿。



    姬润豪拾级而上,赵九郎直起身子后,落后两层台阶跟了上去。



    等到姬润豪走到上面,站在黑袍老者身前时,黑袍老者跪伏下来,



    行大礼:



    “薛义,参见陛下!”



    姬润豪没有伸手去扶,反而笑道:



    “薛叔,父皇当初曾下过旨,在大燕,你不需向任何人行礼。”



    薛义抬起头,道:



    “这是应当的。”



    还有一句话,薛义没说,但燕皇心里能懂,这可能是最后一次行礼了。



    “薛叔,米糕可做好了?”



    “陛下早上就差人说过了,刚蒸出来,正是粘牙的时候。”



    燕皇搓了搓手,道:



    “那朕可就真的是等不及了。”



    启明殿的陈设,极为简单,说是宫殿,但里面有床,有台,也有厨房。



    平日里,薛义不会随意地离开启明殿范围。



    灶台上的蒸屉还在冒着热气,燕皇找了个蒲团坐了下来,示意赵九郎也坐。



    很快,薛义捧着两块米糕过来,用手撕下来两块,一块,给了皇帝,另一块则递给了赵九郎。



    “宰相大人,您也尝尝。”



    赵九郎赶忙道谢接过,在这个老人面前,他可不敢有丝毫拿大。



    燕皇撕下一块来,放入嘴里咀嚼着,糕很香甜,其实,里面什么都没有加,但就是好吃。



    赵九郎跟着也吃着,越咀嚼越有味道,确实是好吃。



    “薛叔的糕,朕这一辈子都忘不了,时不时地就想吃两口,早上拿来做早膳最佳,蒸好了后配上粥,吃得那叫一个舒坦。”



    薛义道:



    “这蒸糕的法子,臣已经教给下面一个伶俐的小子了。”



    以后,就由他做给陛下吃了。



    赵九郎看了看薛义,又看了看陛下,他察觉到了什么,却什么都没问题,只是专注着吃着糕。



    “喝糖水。”



    薛义又冲了两杯红糖茶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就是他的父皇,本该不爱女色的,



    因为对自己的妻子,他一向舍得下狠手。


    至于女人方面,



    用句小六子曾对郑凡说的话来评价,


    这是一个狠心的帝王,小六子没见过“机器”,若是见过的话,应该会形容其父皇为一个绝情的机器。


    但姬润豪没有,他也懒得去弄这种调调。


    就算朕不在意自己的儿子,但这小子心里能不在乎么?

    他的女人,被其灭家的,就有两个了。



    他曾在见了郑凡之后感慨,

    其实,燕国皇宫并不大,虽然先皇在位时,曾因为贪慕骄奢,对皇宫进行过扩建,但姬润豪继位后,对皇宫的用途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姬润豪不是个乐于享受的皇帝,他不喜好宫殿,不喜好宏伟建筑,不喜好园林,甚至连平日里的御膳,都显得有些朴素。

    第二十七章 斩龙脉! (第1/3页)


    燕京的皇宫,郑凡曾经来过,那一次,跟在魏忠河魏公公后头可是走了好一会儿。

    也就是当初郑凡和镇北侯烤羊腿的旁边,



    外头,下着雪。



    姬润豪坐在凉亭内,在其对面,坐着一位身着袄衣的老者,二人中间则有一座棋盘,棋,已入尾声。


    燕地苦寒,哪怕天成郡并不是燕地的最北方,但它的冬天,也依旧熬人。



    只是,这个冬天,要煎熬的人,太多太多,多到很多人似乎都忘记了天气的作祟。

阅读魔临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