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忙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于这个时代,对绝大部分百姓而言,能吃饱饭,已经是祖先保佑下的最大福报。



    郑伯爷团队自盛乐城始一直到雪海关以来,这几年在民生上的努力,也终于见到了突出成效。

    燕京城都收到了伐楚胜利的消息,晋地百姓,自然知道得更早。



    百姓们对于战争和国家大局,其实是没什么清晰概念的,但身为局内蝼蚁一只,还是有些浮沉飘摇的认知。



    这一仗打完,楚人,大概就打不过来了;


    野人早早地被郑伯爷拾掇过了,雪原上的威胁,也不会再出现了。



    一甲子,百年,

    而这些“山大王”也很知趣儿,虽说其中不乏有野心勃勃者,但还真没人脑子不清醒地打出什么“王旗”想要自立天命。



    靖南王的王旗一直在奉新城,郑伯爷的郑字旗也在雪海关飘扬,没人敢当这个出头鸟。



    伐楚大捷消息传来后,



    春江水暖鸭先知,



    首先,战事,不大可能短时间内再在晋东之地发生了,百姓们自然也就从躲藏之处出来,毕竟谁都有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权力;



    当山大王,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人其实过得衣衫褴褛,极为艰难,只是勉强活命罢了。



    而那些各路山寨的头领们,大部分也都选择了顺从民意,另一部分,则是识时务,因为他们清楚,当燕人收拾完楚国,接下来,必然会腾出手来对晋东之地进行清理。



    此时主动出来率众归附,还能落得一个体面。



    这是第一波流民,他们数目真的不算少。



    接下来,还有第二波流民。



    第二波流民就是为了支撑伐楚之战所动员的民夫队伍,其中,绝大部分民夫都是要归乡的,但也有不少,在看见雪海关的民夫待遇以及互相交流之后,一咬牙一跺脚,就打算留雪海关去的。



    这里头,牵扯极多,但仗眼瞅着要打完了,外加还有雪海关的士卒和官员在那里盯着,一些开小差的,燕国其余方面也无法追究。



    就算要追究,其原籍的地方官,也很难千里迢迢地跑到这里来,就算来了,他还敢去平野伯府门口去闹?



    第三波,则是早几年因为野人之乱,从晋东之地逃过望江的难民,故土难离,他们算是归乡了。



    对这一点,颖都官员上下包括成亲王府,其实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来,他们是需要给平野伯一个面子,毕竟那位可是敢领兵进颖都城抓人的主儿,二来,颖都这几年来一直有流民问题难以解决,人太多了,也是麻烦,同时也是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再加上晋地今年水灾频繁,可以想见在之后的将来,还会有更多难民向这里涌来,还不如现在将这些麻烦给提前送出去腾个空。



    所以,



    伴随着伐楚大战即将落下帷幕,



    一场极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迁移在三晋大地上,出现了。



    这是一个破败的城镇口子,破败于野人之乱时,但这里毕竟是一个交通要道,因为要经过这里的流民众多,所以有人支起了一些摊子。



    有做吃食的,



    也有剃头的,



    也有看病的郎中;



    吃食自不会很精致,



    剃头工艺还好,毕竟把式繁琐却又便携,



    郎中嘛,草药不多,捎带着看看,瞧瞧,药不够煎,但病患心里能安稳不少。



    流民虽说是流民,但里头,也并非全是赤贫者,所以,花销得起的人,还是有不少的。



    只是大背景下的行色匆匆,也预示着这是一场短暂如烟花一般的繁荣。



    但大体还是应了老一辈的一句话:



    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徐闯在一处摊位前坐了下来,



    面前,



    一尊碳炉,上面支了个锅,锅里煮着锅底,泛着红。



    入冬了,



    天儿冷,



    吃火锅能驱寒气。



    其实,火锅这种吃食并非郑伯爷独创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有,但正是因为郑伯爷喜好这一口,所以在雪海关那儿,流传度极广。



    雪海关那儿官营的大火锅店,就有好几家,物美价廉,冬日里的生意一向极为红火。



    只不过这里嘛,



    无论是锅底还是涮菜,都是能简就简,



    不计较什么口感了,



    能顾着一口热乎带着味儿的吃食就已经是极为不易了。



    徐闯坐下后,先丢出一块碎银子,然后毫不客气地伸手指了指面前的锅底,



    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三年前开始,民间就一直流传着这样一段民谣:



    丘八跟着平野伯,立大功;


    而当流民足够多时,饭馆,自然而然地也就应运而生。



    流民的队伍,在向东行进,大家的目标很明确,雪海关。


    黔首跟着平野伯,吃饱饭。


    一是因为魔王们极为高明的地方民生发展和治理的能力,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第一条,第一条是根本,其余的再多,都是附加。

    二则是因为数次对外战争到最后都是极为划算效益极高的买卖,



    三则是以郑伯爷为核心的高层建筑们,他们对于享乐,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可谓是以身作则,这就使得蛋糕可以分配得更为均匀一些。

    确切地说,是人造就了一切;



    人的数目足够多,自然也就呼唤出了饭馆,呼唤出了酒楼,呼唤出了适用于自己身上的三六九等。

    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忙 (第1/3页)


    城镇所在的地方,必然有饭馆酒楼客栈,人越多,规模自然也就越大,档次,也就可以尽可能地提上去。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太过遥远,



    有十年二十年的安稳日子在望,已经足够他们用脚去进行投票。



    最先出来的,是自野人之乱后,这两年一直躲藏在山中或者沟水间的晋地百姓,他们有的据寨而守,有的,则干脆形成了类似山大王的模式,将自己隔绝在外,以求自保。


    前两年,燕人对晋东之地一直是放养状态,晋西之地的消化还需要时间和精力,更别说早早地就被认定肯定还要再打仗受到波及的晋东了。



    所以,燕军并未对这块区域进行大规模的清扫,也就是剿匪。

阅读魔临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