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8章 匆匆二十年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虽然政治上有些动荡,但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无比巨大的成绩。



    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发展畸形。农业和手工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达90%,工业极其落后。仅有的一点重工业,多为列强在华设立的修理厂以及为其提供廉价原料、半成品的矿山和工厂。几乎没有真正的机器制造业,更没有现代化的国防工业,钢铁工业也非常薄弱。

    按照这样的指导方针,中国开始坚定不移的工业化,前期156个大项目,包括军工企业44个,钢铁、有色冶金等冶金工业企业20个,化工企业7个,机械工业企业24个,煤炭、电力、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最后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的邀请访问中国。


    某一年,王舒去逝,秦月沉默。大儿子王韶35岁,离开京师,去了新疆。小儿子王哲28岁,离开家门。后来又过了几个月,秦月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七天的访问。


    1975年,清先生病逝于台北,临终遗嘱,希望将来有一天能葬回大陆。


    正如伟人所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具体说来,我国要建立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力争做到能够自主生产足够的、主要的原材料;能够独立地制造机器,不仅能够制造一般的机器,还要能够制造重型机器和精密机器;能够制造新式的保卫自己的武器,像国防方面的原子弹、导弹、远程飞机;还要有相应的化学工业、动力工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曾提出一种设想:中国的工业化可以考虑采取“经互会的方式”,即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定范围内分工合作,实行一体化生产。



    但是,新中国领导人立足于中国具体实际,做出了建设“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决定。

    某一年,陈书清病逝,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到了南湖畔的倩影,以及药品的来龙去脉,再加上韩城的粮仓,武器和黄金的转运。



    某一日,胡寿山病逝于台北,临死之前,托人送给秦笛一封信,信中有魂归故里的期盼。妙书吧

    第368章 匆匆二十年 (第2/3页)


病逝,留下一本回忆录:《我与秦大少不得不说的秘密》。韩少奇看了大惊失色,赶紧将笔记塞到墙缝里藏起来。

阅读人仙百年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