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八百九十章 雷祖宝诰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坤道仰观九天,神情无比凝重,玉手翻转,祭出一尊古朴香炉。



    香炉内刻三元八会之文,外雕凤凰麒麟瑞兽,炉座饰卷云纹,双龙盘曲,龙爪撑地,承托香炉。

    他们一左一右,取出自己的法剑,束手而立,神情肃穆。



    其余真人亦祭出法剑,纷纷在两位大真人身后列阵排开,保持安静。



    与此同时,钟声传至中茂治治坛,乃至两治境内的所有法坛。


    诸坛坛主纷纷率领弟子,在法坛前肃立,下意识屏住呼吸。



    众真尚不知天上异变,皆满心激动,静待真君敕令。

    道门起初将斋法吸收,并继续发扬,由外在形式的祭祀之斋,衍生出更重要的‘心斋’,亦称‘内斋’。并认为修持戒律有助于心斋,因此诞生诸多道门戒律。



    斋者,湛然纯一也。



    戒者,肃然警惕也。



    道门以斋戒为立法之根本,寻真之门户。认为斋戒可达天地、通神明,利于修行。



    直至后来,随着道门对天地和大道的认知加深,明了天地鬼神只存在于传说,便由符道推演出符神,自创神庭,演变斋法,应用在请召符神之术。



    符神并非天地鬼神。



    行法之前,无须像上古祭祀那般恭谨,一丝不苟完成外在的斋法,但必须行心斋,清心定性。



    ‘醮’之一字,亦是来源于上古祭法,指的是祈祷神明时的祭祀仪式。



    醮者,祈天地神灵之享也,和‘祭’的意义相差无几。



    只不过,‘祭’多用牺牲血食为贡品。



    行醮法时则备香花灯烛、果酒茶汤等物,虔诚礼敬于天地,祈福于神明。



    自古斋醮相配,行醮法之前,必须斋戒。



    道门继承后,又赋予新的意义,将请符神时的行符、罡诀、咒言等一系列章程称之为‘醮’。



    两者并行,如今以‘斋醮’一词代指道门科仪。



    当神庭创立之后,道门修士很少再礼敬天地鬼神,斋醮科仪指的便是请召符神的科仪。



    斋醮科仪的复杂程度,和所请召符神的位业有关。



    ‘唰!’



    坤道掌心现出一根灵香,执香插进香炉,烟气袅袅,馨香扑鼻。



    烟气环绕诸真,弥久不散。



    坤道掐指打出一道神符,落入香炉。



    香炉顿时射出道道宝光,和香气结合,洒在诸真身上,轻盈如水。



    宛若天水着身,洗去凡尘污秽,化作素白道袍。



    此为斋醮的第一步,叫做进香仪式,凡斋修之事,凭香达诚,以捻香为首。



    坤道施展的神符是一种香符,和灵香配合,名曰沐浴香符。



    香符为诸真带来的不仅是外在的变化,亦可洗去心中杂念,澄净其心,澡雪精神。



    只见坤道动作频频,一道道形制不一的灵香插进香炉,并配以不同的神符。



    一连发出十五道进香符。



    坤道收剑而立,诸真亦然。



    所有法坛,寂静无声。



    包括坤道在内,众修如着仙衣,手执法剑,衣袂飘飘,气质绝然。



    此刻,众修心静、神静,全无一丝杂念。



    坤道立于法坛之前,法剑舞动,一道神符一蹴而就,舞剑步纲,朗声诵咒。



    “九天金龙,长生灵符。



    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论三垣四象二十八宿,还是九霄雷城,所有仙山、神殿皆随着神庭晃动,神庭内部一片混乱。



    ‘刷!刷!刷!’


    ‘呼呼……’



    银丝造成的波动撼动神庭。


    银丝前端轻轻摆动,带起狂风,云翻巨浪。


    香炉悬于法坛之方,轻轻一震。


    坤道两侧,两位大真人正在入定,炼化体内丹力,闻声惊醒,看到坤道的架势,立刻明悟,迅速平复气息,激动地站起身,闪身落到坤道身后。

    ‘咚!’



    悠扬钟声传出。

    搅动神庭。



    苍天被银丝破开,神庭壁障显然也挡不住银丝,银丝背后之人的修为已经不言而喻。

    第一千八百九十章 雷祖宝诰 (第1/3页)


    银丝垂降。

    不出意外,接下来应该是自道庭衰微之后,最为盛大,且意义非凡的一场斋醮科仪。



    所谓斋醮,原非一事,分别指的是斋法和醮仪。



    ‘斋’意洁净。


    斋法源于古人蒙昧之时,祭祀天地鬼神之前,为表诚敬,必先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禁绝房事。



    是以古语有云:斋者,精明之至也,然后可以交于神明也。

阅读叩问仙道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