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49章 新旧之间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尤其是根据各县的条件,集中建设工坊这一点,是很少有人会想到的。



    手工作坊大多分散,规模小,产品也少,大部分情况下只能满足当地的需要,无法吸引外地客商去购买。可若是集中建设工坊,将某个产业做大,情况就不一样了。

    邯郸县寺的掾吏认为,这是既定现实,不是邯郸令能解决的问题。不能因为郡里解决不了,就拦着我邯郸发展。



    国相府的掾吏则认为,邯郸既是赵国都,就不能仅从邯郸县的角度考虑问题,更应该考虑整个赵国的平衡,否则贫富不均,有违天子仁政本意。



    刘协听他们讨论了一阵,意识到想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从整个冀州的高度来看。


    最好的办法就是重新划定诸郡国的范围,让郡治成为真正的中心,而不是偏居一隅。



    这样的例子,他前世就见过不少。

    这让他佩服的同时,又有些说不出的别扭。



    你把我的事都做了,还要我做什么?


    仅从解决方案来看,诸葛亮就不仅仅是邯郸令,他是将整个赵国当成一个整体来考虑。



    换句话说,诸葛亮是以赵相的高度提出的方案。


    但是去除个人情绪的干扰后,他又不得不承认,诸葛亮的这个方案很高明。


    而这,就需要他这个赵相来部署,做出最合适的安排。


    一旁陪同的官吏们也跟着轻声议论起来,而且很快就形成了争论。

    杨俊随即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办法好是好,只是对各县不太公平。邯郸偏占赵国之南,向南二十里就出了郡界,最远的柏人却超过二百里。将来魏郡、巨鹿照此施行,附近诸县受益比赵国更多。我赵国能管得住本郡的百姓,还能管得住往来的客商?”



    诸葛亮含笑不语。

    他意识到自己可能低估了诸葛亮。



    诸葛亮不仅是手段狠厉,而且很聪明。他考虑到的问题,诸葛亮早就考虑到了,而且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案。

    第949章 新旧之间 (第1/3页)


    杨俊听完,不由得打量了诸葛亮两眼。

    比如江苏省的省会南京,因为偏居西南角,靠近安徽,得了个徽京的诨号。不仅在省内的存在感很低,也影响了江苏省的整个平衡。



    交通发达的二十一世纪尚且如此,交通基本靠走的现在更是如此。



    邯郸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阅读汉道天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