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85章 解放思想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陈宫说,什么是仁?从最根本的字义出发,就是人与人之间如此相处。



    孔子说了那么多,最后都归结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概不例外。

    是为了共利。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追求部分人的利益,无视其他人的利益就是不均,不均就会导致不安,不安就会生乱。



    为什么有黄巾之乱,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兼并导致的不均。部分人贪得无厌,让其他人无法生存,最后两败俱伤。


    殷鉴在前,有必要重归夫子之道的初心,根据仁的原则来处理事情,以求共和共利。



    具体到立太子的事而言,就不仅要考虑天子与太子之间的父子关系,天子、太子与大臣之间的关系,更要考虑将来对天下的影响。

    即使天子离经叛道,作了很多与儒门既有认识不同甚至相反的举措,但天子有仁心却是无可置疑的事实。若非如此,不知道有多少人头会落地,不知道多少世家会被灭族。



    这时候提倡仁,既符合上意,又符合儒门发声的需要。


    虽然仁的确切内涵有不少分歧,但推崇仁却是儒门共识。你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没人会反对仁。



    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


    只是陈宫对仁的解释有些问题,引起了不少人的质疑。


    人与人相处,最基本的前提是什么?


    其次,人与人相处为什么要遵循仁的要求?

    当然是互相尊重,不能是单方面的要求。



    所以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父待子当慈,子事父当孝,要求都是相对的。

    孟子是新贵。虽经天子大力提倡,在真正的儒生心里,他还无法与孔子相提并论。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第1085章 解放思想 (第1/3页)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太子首先是将来的君,他能不能承担起治理天下的重任,才应该是最先考虑的问题。



    无论以嫡以庶、以贤以长,都不能违反这个原则。



    可能是考虑这个问题会引起争论,陈宫又补充了一句。


    不违背贤的基础上,立嫡立长更利于稳定,带来的伤害更小,符合共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阅读汉道天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