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96章 分科取士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想靠着家族关系,在富庶地区混资历,最后位至公卿,这条路必须堵死。



    将帅必出于行伍。

    一类是必考,比如经史和算学。不管你想考什么职位,这两门都必须考,而且要达到一定的分数;



    一类是选考,根据职位的不同具体选择。比如你想考铁官,治金学就是必考的。你想考医官,医学就是必考的,以确保选出来的官员都具备相应的技能。



    刘协第一次听到这个方案时,心情大好。


    一方面,他是对这个方案很满意。这看似科举,其实更接近考公,考试范围不局限于儒学,而是兼顾实学,与他的方针吻合。



    另一方面,他是真没想到杨彪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

    刘协随即与贾诩商量,对常备的规模和驻地进行统一安排,彻底将军权从州郡剥离出来,由专业的将领负责。



    常备兵不负责治安,只负责超出治安范畴的军事行动,所以规模不用太大,以营为单位,二千人以下。必要的时候,可以由朝廷下诏,调动周边的力量进行支援。


    这就给了朝廷恩赏的空间,也不会对财政造成太大的压力。



    对将士来说,这样的制度解决的是在职的待遇问题,以及荣誉,有利于吸引真正的精锐留在军中,成为朝廷的常备兵。


    考虑到军事与民政的脱离甚至相背,边远地区的防务更重要,也更辛苦,所以在升迁制度上要有所倾斜。在边境担任过职务的优先提拔,比二千石以上的军职,只能从边军将领中选择,且有一定的年限要求。


    贾诩接受了诏书,随即与杨彪、周忠等人举行三公会议。


    考试科目分两类:

    与此同时,杨彪也将选举制度的方案提了出来。



    他的建议是分科考试。

    刘协觉得可行。



    这个方案其实和职称差不多,区别只在于没有涉及到退休待遇。军中校尉的俸禄是比二千石,正好卡在有退休待遇的标准以下。

    第1096章 分科取士 (第2/3页)


定后,贾诩先和刘协商量。

    由此可见,这个时代并不缺乏务实的官员,也不缺乏有胆有识的老臣。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指出正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阅读汉道天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