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五章:大争之世(四合一)(八千字)(月票在哪里)(明天继续)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李自成安全了,大军怎么办?



    老营经过孔子这么几次祸祸之后,只剩下四万五千左右。可光是分别在白天、黑夜贴身保护李自成安全的,就有两万左右。

    起初之时,新兵只占一成。见了血之后,新兵就可以回去继续接受训练了,然后换新的新兵上来。



    到了现在,新兵的数目高达三成。



    对于眼下的情况,李自成不是不清楚,可是他也有苦难言。在他看来,孔子的实力实在是太强大了,这样的一个人,如果不死掉的话,即使攻破北京,他也不可能安心的当皇帝。


    否则,一个彻底疯癫,彻底不讲道义、不讲武德的孔子,藏在暗中,狙杀大将,闯军受得了吗?



    若是别人,或许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来。可是眼前的这位,是一个不讲武德的家伙,若是逼急了,他可能什么事儿都能做得出来!

    走,舍不得走,总有一种再加一把劲儿,敌人就不行了的错觉。



    打,又不愿意立刻投入老营,毕竟孔子还没被围杀,也没有彻底杀死孔子的机会。



    ……



    就在京城陷入持久战的时候,朱慈烺已经来到了夷洲岛,见到了以前只听说过名声,从未真正见面的传奇人物镇海公王诩!



    朱慈烺是崇祯二年出生的,而王诩是天启七年就跑路的。所以朱慈烺从出生之日起,就没有见过王诩的面。



    但是,这并不妨碍朱慈烺知晓王诩的传奇故事。他从小,就是听着王诩的故事长大的。



    当年,曾经有一个大忠臣,名叫王诩,他担任了朝廷的锦衣卫指挥使,短短一年时间,就给朝廷整出了足足五百万两银子!



    更重要的是,这五百万两银子,都是从文官那里搞来的,和从老百姓身上抢钱的辽饷完全是两个性质。



    而后,此公又以一己之力,从文官那里搞来了两千万两白银,也有说是上万万两的,但是文官们并不承认后者的说法,只承认前者。



    此公乃是真正的朝廷忠臣,可是却因为权阉魏忠贤欺上瞒下的缘故,不得不远走海外。可即使如此,离开之前,也悄悄的给父皇留下了足足一千万两银子,每年还给父皇上供一百万两银子。



    自从自己出生之后,镇海公就每年给自己送白银十万两,这样的忠臣,真是找遍大明朝都找不到几个。



    所以,朱慈烺对于王诩的观感是极好的!



    尽管在他开蒙之时,文官们总是说王诩坏话,但是那些坏话在每年十万两银子面前,实在是微不足道!



    你说的再好听,有十万两银子重要吗?



    你的圣人道理就是说出花儿来,能给朝廷额外增加十万两银子的好处吗?



    即使后来因为小人的缘故,以至于崇祯误会了王诩,但王诩每年一百一十万两银子,还是一分不少的送了过来。



    什么是忠臣?



    这才是忠臣!



    故此,尽管此前朱慈烺并未见过镇海公,但是他对王诩的出世好感起码也是友善的地步。



    尤其是此刻,坐着王诩的船顺利逃离北京之后,好感再度暴涨,说不定已经达到了尊敬的程度。



    “殿下!”



    顺着声音的来源看去,朱慈烺就看到了一个身高八尺有余的中年大帅哥!



    和孔子那种满脸横肉、额头太大的丑壮男不同,王诩是真的帅,是真的很有魅力!



    同样的一件事,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脸说出来,效果截然不同。



    王诩直接冲了上来,抱住了朱慈烺就开始放声大哭:“殿下啊!”



    “还好殿下逃了出来,否则,我大明就真的完了!”



    呜呜呜……



    这一刻,君臣二人抱头痛哭!



    史官曰:十六年冬,殿下遇镇海公于东宁,君臣抱头痛哭,镇海公岂非忠臣耶?



    抱头痛哭之后,王诩邀请朱慈烺前往一处高台之上,屏退左右后,认真的行了一礼,说道:“如今天下大变,臣请试言之。”



    “此地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烺之耳,可以赐教矣。”说着,朱慈烺便伸出双手,扶起了下拜的王诩。



    来此之前,朱慈烺已经做好了被当成傀儡或者被小瞧的准备,可万万没想到,镇海公竟然丝毫没有把自己当做小孩来看待,而是认认真真的把自己当成了监国太子。



    忠臣!



    大大的忠臣!



    “殿下可知,如今已是大争之世!”



    闻言,朱慈烺闭上了双眼,认真的思考如今大明朝的局势。



    北方,早已一片混乱,这些年来,北地几乎年年大旱,除了关中,就没有大丰收的地方。可是关中,早已不在朝廷治下。



    如今,孔子为了和墨翟达成妥协,也为了暂时稳住墨翟,直接封墨翟为秦国公,四川总兵,让他前往四川讨伐张献忠。



    可以预料的是,不久以后,川蜀之地,也不复朝廷所有。到那时,墨翟这位秦国公,就有了关中之勇,川蜀之富。



    有钱又有人的墨翟会做什么?



    反正在朱慈烺看来,墨翟肯定会继续造反的。



    可是朱慈烺也没有反对孔子的这道诏令,甚至内心之中都没有因此而埋怨过孔子,因为他也清楚如今的大明天下,到底烂到了什么地步。



    获取墨翟的暂时支持,起码能暂时减少一个反贼,给孔子从容收拾北方,改革北方争取时间。



    想到这里,朱慈烺重重的点了点头:“如今,确实已经是乱世了。”



    “不错,如今天下有好几个大势力,分别是大明、东虏、秦国公墨翟、丞相孔丘、老臣这位镇海公、赵侯。”



    “其中,大明的体量仍然是最大的,整体实力依然是最强的,直到如今,大明也有着数目最多的人口,数目最多的手工业者,数目最多的军队,数目最多的官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还别说,有一次牛金星看着孔子五劳七伤的样子,直接就按捺不住了,当场就带着人埋伏的人冲了上来,然后孔子骑着赤兔,手起刀落,牛金星这位闯军军师的脑袋就不在他自己的身上了。



    李自成现在晚上的时候,都不敢离开大军了。即使是白日,也总是居住在军营之中。


    尽管闯军也数次设下陷阱,但在至诚之道的面前,孔子总是可以顺利规避一切致命陷阱。



    至于那些不致命的陷阱,孔子有的时候也故意的闯上几次,然后装作受伤不敌的样子,故意咳几口血。


    虽然孔子没有出现过白天突袭的情况,但李自成多精明的一个人啊,所以白天的时候,他依然没有放松警惕。


    剩下可调动的老营,只剩下两万五。


    这样的攻城战,与其说是战争,不如说是练兵场,是很好的新兵见血的地方,所以孔子在发现这一点之后,就将防守的士兵,变成了君子营、勇士营、新兵混合。

    两万五的老营,去攻打一万君子营、一万勇士营防守的京城,这已经不是头铁能形容的了。



    所以,攻城之时,老营精锐从不出动,只在后面督战,不断的派遣炮灰民兵进攻京城。可京城的城墙就有足足十丈高,寻常炮灰,来到这里,说不定风一吹就站不稳,然后自己就掉下去了。

    而孔子,则是每隔几天,就会在晚上的时候,去上一趟。



    每一次深谙游击战精髓,依照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方针,不断袭扰闯军老营。

    第二十五章:大争之世(四合一)(八千字)(月票在哪里)(明天继续) (第1/3页)


    这天之后,李自成就很少直接露面,而是开始建设营寨,打算耗死孔子,同时,征召天下高手。

    到那时,别说闯军其他将领了,就是他自己,也有可能被孔子的大关刀,斩成两截。



    所以李自成一直在征召天下高手,同时不断的用炮灰消耗守城士兵的精力,孔子使用新军混合守城,在李自成的眼中,恰好是兵力不足的证据,这也是李自成事到如今,依然自信满满的理由。



    城内的精兵,显然不足,如今新兵越来越多,而且若是城内军力足够的话,孔子又怎会亲冒矢石,一次又一次亲自前来夜袭?


    孔子夜袭的次数越多,频率越高,就越是说明城内的实力不足,就越是要不断派遣炮灰攻城,消耗城内的兵力。



    故此,局势就这样僵持了下来。

阅读从守藏室之史到太上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