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章:纵横捭阖(欠更还完了,开始本章说数目加更)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闻言,孔子便说了一些已经得知的情报:“根据线人来报,此次齐国共出兵十万。田氏家兵一万,齐国原本有十万大军,有三万是田氏可以直接调动的,这三万人此次来了两万,中立的四万大军,此次来了三万,忠于国君的三万大军,此次来了两万,田氏又号召中小贵族,出兵两万,共计十万大军!”



    “十万?!!!”

    鲁国一共就只有百万人口,在当今的列国中,只能算二流国家,国人总数目肯定没有十万,国都附近有大约三万国人,属于振臂一呼,就能拉上战场的那种。他们素质较高,属于合格的士兵。



    但是鲁侯已经说了,不要动用太多国人!



    这些国人,还有公室,他要留着防守国都。所以,这个代国相,不是这么好做的!


    孔子能怎么办,他只能点头或者摇头了。



    点头,代国相就是他的,但肯定不能大规模征召国人。

    要是国都附近,国人少了,鲁侯连睡觉都不安稳!



    大权臣的问题,不仅仅是齐国一个国家的问题,是当今这个时代,所有的诸侯,都必须面临的问题。



    “具体方略呢?”鲁侯关心的道。



    “得回去和弟子们讨论之后才清楚到底该怎么做。论兵法,我不如仲由,论政治,我不如赐、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论经营,我不如赐。”孔子老老实实的道。



    “去吧去吧。”鲁侯摆手道。



    虽然鲁侯感觉孔子好像不是很靠谱的样子,但是他发现自己认识的人里面,已经没有比孔子更靠谱的了。



    ……



    “事情就是这样,二三子怎么看?”



    孔府之内,孔子招来十余位核心弟子,开始向他们问政。



    “三恒真是毒瘤,都到了这个时候,竟然还和国君互相牵扯,鲁国要是亡了,他们就是真正的凶手!”子路不满的吼道。



    孔子见状,睁大了眼睛瞪着子路,子路一看孔子生气的模样,便嘘了一声,接着道:“齐国此次来势汹汹,十万大军,没有任何水分。”



    “虽然这十万大军的综合战力,还比不上大明的边军。但是在列国之中,已经可以算是精兵了。”



    说到这里,子路略一沉思,便解释了起来:“一支军队强大与否,要从各个角度来分析、看待。比如装备、士卒的个人素质、士卒的战斗欲望、战斗意志是否强烈、后勤粮饷、受伤、死亡之后的补贴等。”



    “但是,综合来说,组织度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比如戚家军,戚继光活着的时候他手里的那万余戚家军,那是真的强!”



    “而田氏此次的十万大军,其实也是有明显缺陷的。首先,他们内部人心不一,田氏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也做不到直接撤掉贵族的官儿。”



    说到这里,子路忍不住叹了口气:“哎,差距太大了!真的太大了!”



    “在大明,我直接征召普通百姓,重新训练,都用不着这么麻烦,哪里像现在,军队之中,竟然不是谁有本事谁占据高位,而是谁爵位高,谁占据高位。”



    “齐国也是一样,军队之中的高层,绝大多数都是贵族出身。普通人就算再有本事,中层军官基本就到头了。”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我们是很有优势的。我们此战,只动用诸位师弟,五千国人,至于剩下的,征召野人吧。”



    越是对比,大明和列国之间巨大的差距,就让子路感觉浑身不适,一个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谁有本事谁上,一个却是贵族世袭,谁出身好谁上!



    两种完全不同的意(嘿嘿)识(呵呵)形态,两种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直接让子路脑壳儿疼!



    “八千人,会不会太少了?至于野人,短时间内,没法儿作战吧?”孔子忍不住问道。



    听到这里,子路毫不客气的怼了起来:“老师啊,你不懂就不要瞎说!”



    “三千位师弟,都是识字的,都是认识我子路的,也都是服气我子路的,他们全都修行过象形拳,也都学习过射术、剑术,作为一个合格的什长,没有任何问题。”



    “有了三千位师弟,就相当于三千位合格的什长,以他们为基础,配上三万野人,稍微训练一下,就是三万战斗力毫不逊色于齐军的精锐。野战短时间不行,但守城是半点问题也没有。”



    “至于此战,田氏看似来势汹汹,其实也只是十万大军而已。三万人防守,就够了。到时候,多建设堡垒,使用砖墙、土墙、泥土,多建设坞堡,用乌龟流战术,拖下去就是。”



    “到时候,出动两千五百位师弟,配合两万五千野人,在前线构筑坞堡、堡垒,用麻袋装土,可以快速的堆砌城墙,建设防线。”



    “到时候,直接弄出一个绵延百里的麻袋、砖墙防线。配合近乎三万大军,配合河水、山川等地形,守上三个月一点问题都没有。”



    “剩下的五百师弟,就在都城附近,建设一座大营,专门练兵。每半个月,前线退下一批老兵,大营就送一批新兵过去。”



    说到这里,子路就再次睁大了眼睛,看着孔子:“这一次,老师还得组织高手,就像防守京城之时的救火队一样。”



    “在死完所有野人之前,田氏休想前进半步。”



    “而等到此战胜利以后,老师你也可以携大胜之威,直接威逼三恒甚至是瓦解三恒,成为真正的实权鲁国国相。”



    听到这里,孔子摇了摇头:“打赢这一仗再说,赐,你有什么想法?”



    “我想前往国外寻求援军、物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这?



    看热闹看到自己身上了,你们好好的内斗不行吗?怎么就扯到我鲁国身上了?


    “橘君的婚事,竟然一举化解了国内的局势,还使得田氏下定决心对我鲁国出兵,实在是荒谬!荒谬!”鲁侯很是不满的道。



    原本孤吃着西瓜看着戏,就等着什么时候田氏代齐,然后好高举为齐侯报仇的名义进攻田氏呢,结果看了个寂寞!


    “对了,此事,丘你怎么看?”


    听到这里数字,鲁侯坐立不安,直接就坐不住了,站了起来反复走动,嘴里不断的念叨着十万这个数字:“怎么办?怎么办?鲁国的国人,都不知道有没有十万,齐国直接就出动了十万大军,丘,你有把握吗?”


    听到这里,孔子就知道,国君胆小的毛病又犯了!

    孔子虽然心里觉得国君不是很优秀的样子,但却没有抱怨什么,而是老老实实的道:“把握还是有一些的,丘在玄门、大明时空之中,连百万闯贼都应对了,也不差这十万大军。只要国君愿意信任丘,丘就替国君抵挡田氏的进攻。”



    “从此刻起,你为鲁国代国相,说说你的想法,不会动用太多国人吧?”鲁侯担心的道。

    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到底是效忠国君还是效忠田氏了,再也不用做选择题了,真好!



    而田氏也立刻开始调兵遣将,做战争的准备,而孔子则是被国君叫来,讨论如何应对齐国军队。

    第四十章:纵横捭阖(欠更还完了,开始本章说数目加更) (第1/3页)


    当大殿之内的约定传遍整个齐国之时,有志之士反应不一,但绝大多数的贵族却都觉得,此乃一举两得之举。

    摇头,他孔子就和这场战争无关了,然后就要眼睁睁的看着三恒或者其他的大贵族带领鲁国军队去送。



    想了想,孔子觉得自己其实也没有选择,便点了点头:“君侯放心便是,此战丘只动用自己的三千弟子,至于国人,征召五千即可,不过这样的兵力,实在是太少太少,请国君授予丘便宜行事之权。”



    听到这里,国君连连点头,然后开始主动解释了起来:“哎,不是孤不愿意多征召国人,而是三恒势大,不得不为之。”


    三恒,是鲁国国内的三位传承久远、势力极大的三位卿大夫,孟氏(亦称仲氏)、叔孙氏、季氏,因为他们三家的祖宗都是鲁恒公的后人,所以加在一起,又称三恒。



    三恒联手之下,把持鲁国国政,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也不是一代人两代人,而是很多很多代。

阅读从守藏室之史到太上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