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九十六章:国运之鼎,大危机来临,唯有圣境,方可破局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恩。”



    许清宵点了点头,随后女帝继续说道。

    又有谁能成为他们的牵绊?长生不死,的确是天大的诱惑啊。



    “那与陛下伤势有何关系?”



    许清宵询问女帝的伤势,他比较关心这个。


    “北伐之前,大魏国运形鼎,这是国力强盛之兆,可自从北伐之后,大魏国运连年下降。”



    “一直到朕登基后,大魏国运更是溃散,差一点就无法凝形,一旦无法凝行,将会给大魏招来天大的灾祸。”

    恐怖的灾民饥民,将会化作一股极其恐怖的力量,吞噬其他府邸,烧杀抢掠,只为了填饱肚子,引发的民变,过于恐怖。



    而且所有的问题,都会变成憎恨,随便来个人煽风点火,就说是皇帝导致的,就拿女人称帝来说,引来天罚,想想看这些百姓会做什么?他们会无比憎恨皇帝。



    这样一来,这股力量便会成为敌人最强的长矛。



    “所以,朕与国运之鼎捆绑,稳住国运之鼎。”



    女帝给予回答了。



    此话一说,让许清宵当场愣在原地。



    “陛下,您的意思是说.......您和国运之鼎捆绑,倘若国运消散,您就会.......”



    许清宵说到这里,就没有往下说了。



    女帝摇了摇头,看着许清宵道。



    “不。”



    “不是国运消散,而是国运一旦溃散,无法凝形成鼎,朕,便会死去。”



    “方才,朕下令,诛杀朱圣一脉,彻底与朱圣一脉撕破脸了,也注定了他们一定会脱离大魏。”



    “国运已经被影响了,朕遭到了反噬。”



    女帝开口,道出了一个惊天大秘。



    北伐之后,大魏国运连年下降,如若国运之鼎溃散,各种天灾人祸将会席卷大魏,而为了避免灾祸发生。



    女帝与国运捆绑,稳住了大魏国运,不然的话,那个时候大魏可能就已经要没了。



    只是这件事情,想来没有人知道,不然的话,大魏文宫只怕早就脱离。



    “也就是说,如若大魏文宫脱离,陛下.......”



    许清宵说出自己的猜测。



    “差不多吧。”



    女帝没有给出一个很明确的回答,似乎是不想要回答这个问题。



    这一刻,许清宵长长吸了口气。



    随后继续说道。



    “可如今,大魏平乱,国家稳定发展,水车工程也在运转,要不了多长时间,大魏将会鼎盛起来。”



    “大魏文宫即便是脱离,应当无所谓了吧?”



    许清宵询问道。



    “许爱卿。”



    “你身为天地大儒,可实际上很多事情你并不知道,这与你性格有关,也算是朕拖累了你。”



    “你与严磊之争,朕将你的安国策,说成是论圣策,以致于你被严磊打击,从而一步一步与文宫走向对立面。”



    “否则的话,很多事情,你都会明白,不至于像现在,不懂一些事情。”



    “这一点,还望许爱卿莫要怪罪朕。”



    女帝出声,许清宵能说出这话,并不是许清宵的问题,而是他从普通书生一直到现在的天地大儒。



    完完全全没有借助文宫的力量,完完全全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所以很多事情许清宵不懂。



    “陛下言重了。”



    “臣当时并不理解陛下,但臣现在理解陛下了。”



    “安国策一来不适应现在的大魏,二来大魏上下有很多人并不希望国运昌盛,如若贸然拿出,只怕会被各种针对。”



    许清宵开口,他并不在意这件事情。



    想想看,光是斩番商都能引来这么多是非,何况安国策?



    如若女帝当初没有更改,那么文武百官肯定想要看一看这安国策写了什么东西。



    一看就发现,好是好,可问题是不实用,甚至会遭到各种势力打压,别说开展了,可能直接就胎死腹中。



    所以女帝并没有错。



    “许爱卿能理解,朕很欣慰。”



    “你未曾加入大魏文宫,对儒道了解也不清楚。”



    “许爱卿,你知道这天下有武道,仙道,有佛门,可为何共识都是独尊儒术吗?”



    女帝出声,如此询问道。



    这话一说,许清宵的确好奇了。



    基本上不管是仙道还是佛门,虽然许清宵自己也没有接触过什么,大家看似是彼此没有任何关联,但所有体系的的确确对儒道挺尊重的。



    可儒道也没什么值得推崇的啊。



    你说教化万民,关仙道什么事啊?



    你说让人有道德,佛门也能做到啊,让你向善。



    看到许清宵的疑惑,女帝出声道。



    “儒道之所以能够得到众人推崇,其原因是镇压天地邪祟。”



    女帝给予回答。



    只是许清宵有些皱眉道:“可问题,佛门和仙道,也可以镇压天地妖魔啊?”



    许清宵的确觉得有些问题了,逻辑上的问题。



    可是女帝摇了摇头道。



    “仙道佛门是杀妖除魔,而儒道镇压的是邪祟。”



    “邪祟不是妖魔,他们是灾难,譬如瘟疫之源,饥荒之源,还有一些嗜杀的邪神,用仙道所言,这些都是天地之间的阴力。”



    “世间万物,有阳便有阴,是众生之怨念所形成的东西,而儒家浩然正气,便可以压制邪祟。”



    “这也就是,儒道为何能有这般地位的原因,并且儒道能带来天地阳力,使得天下风调雨顺,国家昌盛。”



    ------------------------------------------------



    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防盗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许爱卿,你耐心听。”



    “我等所在的世界,名为尘界,划分五块区域,这一点你应当明白的,对吧?”


    “此物越是凝实,意味着国运越强,北伐之前,大魏国运之鼎,几乎要成型了,只是北伐之后,国运溃散,逐渐虚无。”



    “随后连年虚弱,国运下降,如若不是你来了,不出二十年,大魏国运将自动溃散,形成虚无状态,连鼎形都看不清。”


    女帝声音不大,但因为靠得近,许清宵听的仔仔细细。


    “五大域,东洲,南洲,西洲,北洲,以及中洲。”


    就更舍不得死了,至于什么朋友,故人,离别之时或许会有伤感,但到了这个程度,本身就已经无欲无求了,他们什么没有经历过?

    “可你知道,为何天下王朝,聚集在中洲,而其他四洲没有王朝之说吗?”



    女帝询问道。

    女帝询问道。何根基底蕴。”



    “大魏王朝不一样,可以凝国运化器鼎,这便是大魏国运之鼎。”

    第一百九十六章:国运之鼎,大危机来临,唯有圣境,方可破局 (第2/3页)


王朝之说吗?”

    “国运,看不见摸不着,但实实在在能影响大魏王朝的发展,如若溃散,那么将会出现赤地万里,大旱十年,海啸地震,数不胜数的灾祸。”



    “这一场灾祸,动辄便是死伤百万,所带来的影响更是恐怖无比,许爱卿,你想一想,一郡百姓沦为灾民将会是怎样的场景?”



    女帝道出国运的影响力。


    连年灾祸,赤地万里,大旱十年,包括各种天灾人祸。



    如若一郡百姓,以长平郡来说,三万万百姓琉璃思索,先死两三成,然后逃荒,所到之处,将会是赤地一片,寸草不生。

阅读大魏读书人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