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二十三章 对敌议事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对于燕赵之地的粮食流通,兵部之中皆有备案。



    李澄光仔细一算却发现事情不简单。

    杨清源一直是这样认为的!



    这场会议虽然杨清源不在,但是他的存在感却很高。



    “李尚书可以确认?!”王华闻言也是轻轻捻须。


    “这是自然!”李澄光对于自己的业务水平很自信。



    户部尚书也开口赞同道,“李尚书所言不错,这几年的粮食产量,户部有详细的记载,赵王或许能够赚到钱,但粮食是变不出来的。”

    再多的金钱,在国家稳定面前都是浮云,北乾是绝不可能出卖米粮的。



    麟德天子提议道,“要不要让都察院再查查粮仓,看看有没有人私自倒卖粮食……”



    突然之间,十三愣住了!



    是了,近年虽然没有什么粮仓失窃的事件,但是永安十九年年末之时,大周可是爆发了惊天一案。



    京畿五大粮仓,除永济仓外,其余四仓一夜之间全部起火,其中的粮食被烧得一干二净。



    这是十九年第一大案,也是杨清源所办的第一个案件。



    案件从李百两这个拥有庞大的私人船运队的最大私人船商开始,蔓延至京畿地区官仓的负责人赵德汉,漕运御史钱亮平,漕帮的挑夫、民工,最后查到当时的京城首辅安云山。



    安云山是当时京城之中最大的银商和粮商。



    此刻多亏了杨清源抽丝剥茧,追回了部分的粮食。



    但还是有近三百万石的粮食,最终消失在朝廷的视野之中。



    这个案子和公子羽有关,杨清源和暗六部在追查青龙会的时候,曾经想探访这一批粮食的下落,但却毫无踪迹。



    随着赵羽之死,青龙会覆灭,这些粮食就像是消失了一般。



    “陛下!?”王华等人也发现了麟德天子的异样。



    “诸卿,可还记得永安十九年末的事情。”麟德天子回过神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战争情报学,这是大周情报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杨清源提议,锦衣卫、护龙山庄等一力筹建。



    其目的就是为了大周的战争服务,原本大周的敌人是后金和北乾。


    与军中作战有关的职能归六军都督府所有。



    “依照我大周士卒的日常标准,普通军士每日可二升米粮,一个月就是六斗米粮。马匹每日精料三升,干草一束约一升,一个月就是九斗粮三石草。一万兵马,算上战马和驮马,月消耗粮食在三万石左右。若是在算上后勤消耗,那便是六万石有余。以赵王麾下的兵马数量,他手中的粮草不可能支撑起他麾下大军长期作战。”


    后金被灭、北乾被牵制,大周战争情报部门的工作重心也就移到了赵王身上。


    王华当即提出反对意见,“赵王既然决意起兵,定然不会是仓促行事,他必然是通过别的途径收买了粮食。”


    但数据本身没有问题,从数据得出的结果自然不会有问题。

    “可粮食不会凭空出现,草料还好说,赵王可以从北境获得,但是粮食作为战略物资,大小粮商在我兵部皆有备案,不可能有粮食多余。”李澄光否认道,“且,我之前与杨侯也曾探讨过这个问题,杨侯的意见与我一致。”



    数据只能伪造,不能骗人。

    麟德二年,李澄光正式升任大周兵部尚书,任武英殿大学士。



    因为杨清源的设计,大周兵部和六军都督府的职权分离,军备、后勤、募兵、考功等与战争无直接联系的职权归兵部所用。

    第九百二十三章 对敌议事 (第2/3页)


默的李澄光发言了,在于延益身殒之后,便由他暂代兵部尚书之职。

    吴克明迟疑了一下,“会不会是赵王花费巨资从北乾购置?!”



    李澄光摇头否认,“北乾本就不是产粮大国,近两年的也不算好,一直向我大周购买粮食,才能保证其国内粮价的问题,不可能舍本逐末为了点小利去出卖珍贵的粮食。”



    粮食这东西,平时看不出来,只有缺的时候,才会感受到其珍贵。


    靠着大周的粮食贸易,北乾才能稳定局面。



    否则一旦缺粮,就以为民变。

阅读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