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七十五章 暗潮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以说,灭一个王朝的难度,远不如灭佛门的难度。



    但这日,鸡鸣寺方丈空闻大师颂念经文时,忽然心中有感。

    佛门处理问题的方式当然不是现在就去找出佛劫的根源,然后去灭了它,而是选择去寻找应劫之人,带领佛门,渡过佛劫。



    这一定是上天对佛门的考验!



    空闻大师确信这一点,马上便去联系各路高僧,共商大事。


    既然是佛劫,便不会是鸡鸣寺一座寺庙的事情,各个佛寺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度难关。



    一时间,修行界暗流汹涌。

    房梁之上,陆元化是眼睁睁看着老友身死的,此时他也不禁心中怅然。



    顾思明已经是油尽灯枯,知道萧潜真的没有动用一兵一卒就直接投降了,更是气得半死。



    但他到死的时候,也没有怪过皇帝一句,只怪自己有罪。



    为人臣者,当如顾思明。



    至于顾家儿郎痛恨萧潜,这也是应有之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把局势看得清楚。



    如陆元化,若非他见过萧潜一面,也会觉得这皇帝当真是昏聩至极,但现在,他多少还是明白了萧潜的一番苦心。



    如今的局面,梁王夺得天下几乎是定局,萧潜抵抗也就是多增加一些伤亡罢了。



    他能果断投降,保住了更多人的性命,已经算的上是英明,而后,他痛骂忠于自己的臣子,当然是想给他们一个能投靠新朝的台阶下。



    任何一个曾经忠于萧潜的人,都可以转过头去倒向萧昭。



    至于顾家,除了流放能有机会保顾家上下的性命,基本没有别的办法了。



    萧潜这是阳谋,哪怕萧昭知道萧潜打的什么算盘,也不好继续对前朝老臣赶尽杀绝,本来就是造反的事情,能少点杀戮就坐稳位置,他也没必要非得去让自己的皇位沾上太多的鲜血。



    而世间又有几个皇帝愿意拿自己的名声去保全臣子性命的呢?



    光这一点,就足够让陆元化感动了。



    只可惜,萧潜虽有明君的潜质,却没有明君的命运,天命不在他。



    陆元化不忍再去听顾家的人怒骂萧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是因为道门比较低调,道门诸多道统,大多数都奉行低调的行事作风。



    不把人逼急了,你都不知道人家有多厉害。


    也正因为吸收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佛门在中土的发展也越发壮大,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信佛者不计其数。



    而修行界,佛门僧人也是非常强大的一支力量,和儒道两家并列,实际上也隐隐有压过道门,成为第一的气象。


    总之,明面上的佛门,势力之大,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


    佛劫四起,妖孽丛生。


    既然如此,此事自当好好面对。

    空闻大师也没想到,佛门发展势头正好,怎么就有了佛劫。



    但这事他既然心有所感,便说明这是来自上天的指示,也是佛祖的庇护,为他送来天机。

    其中,佛门在中土的历史最短,因为这是个外来教派,传入中土之后,又在不断地学习儒家和道家的思想。



    可以说,中土的佛门,已经和西域的佛门不是同一个佛门了。

    第二百七十五章 暗潮 (第1/3页)


    当今天下,正教有三,儒道释三家并行,不论是官场还是民间,亦或是修行界,这三教都是妥妥的领头羊。

    至于朝堂之上的变故,那就更是惊天动地。



    顾思明得知自己被皇帝惩罚,全家流放越州,而皇帝已经罪己退位,不战而降,不禁老泪纵横.



    “吾有三罪,未能除萧昭,复汉土,守国祚,今日吾当身死,尔等自去越州,勿复顾北。”


    说罢,身子骨已经不怎么硬朗的顾思明溘然长逝,顾家上下皆悲伤泣涕,但还未给顾思明入葬,皇帝的人便到了相府,驱赶顾家的人离开建康,发配越州贫苦之地。



    可怜顾思明一身效忠于皇帝,没想到临死了竟面对这种局面,顾家子孙不乏含怒痛骂者,只有一个少女满脸平静,既不哭,也不闹,更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怒骂萧潜。

阅读我有一卷降妖谱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