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就打到你服气为止!



    彭早住和冯国用,两路兵马,将近十万,如果算上民夫,差不多近三十万人。

    也就是老朱掌控淮西之后,百姓过上了点安稳日子。



    均田之后,  淮西百姓有免赋的口粮田,有充裕的流转田,还有相当数目的桑麻田……辛苦一年,  吃饱肚子,辛苦两年,穿新衣,住新房,苦干三年,  家有存粮,  儿子娶新娘!



    从濠州到定远,  从滁州到合阳,到处都在传颂这句话。


    事实也的确如此,  至正十四年,  十五年,  十六年,  也就是这三年时间,几乎七成以上的淮西老百姓,  都改善了生活,  商贸繁荣,市场兴旺,  各个村子,  建房成亲,吹吹打打,从年头到年尾,一直络绎不绝。



    不说别的,光是那些舞龙舞狮的师傅,  忙活一年下来,  挣的钱都够盖房子的。

    大家伙要盖房,要娶亲,需要的是货币,与其取出粮食,聘请工匠,置办彩礼,还不如直接取钱来得方便。



    也就是说在占据金陵,鼓捣出宝钞之后,张希孟已经把原来的市场券全都换成了宝钞。



    粮食银行也变成了类似常平仓的性质。



    老百姓把粮食存进来,换成宝钞……只不过百分之十的利息,张希孟还保留着,也算是给老百姓的一点福利。



    百姓们亏了吗?



    存进去一百斤粮食,拿出一百一十斤粮食的钱,到市面上还能换来这么多的粮食,不但没亏,还方便了。



    那朱家军这边呢?



    他们付出的只是纸币啊,拿到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粮食……给百分之十的利息算什么?转手卖给刘福通,能溢价五成,如果是方国珍这些人,直接原地加倍!



    你瞧瞧现在哪还有粮食?这都是正儿八经的新米,你嫌贵我还嫌贵呢!



    要不要吧?



    不要下回往里加沙土草棍,再来一锹鸡粪,你爱要不要吧!



    这年头,有了粮食,就比华强还硬气。



    方国珍那边屁话都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总而言之,张士诚有绝对的主动权。



    可是按照当前的情况,朱元璋全线攻击,张士诚无从应对,只能处处防御,处处挨打。


    十来万人的调动,怎么可能瞒得过张士诚。



    如果让张士诚知道了,他可以选择攻击空虚的淮西,也可以调兵回援,甚至可以集结水师,在长江之上,截杀船队。


    再说直白一点,这就是欺负人,以快打慢,以强打弱,以多打少……怎么?老子打你,你还不服气?


    仅仅是这些,就看得出来,朱家军积淀之雄厚。


    奈何造反之后,战乱不断,  百姓状况更糟,  走死逃亡,  不计其数。

    淮西之地本来受到黄河泛滥影响,水旱灾害不断,老百姓困苦到了极点。。



    要是还有活路,  谁又愿意造反!

    为什么不集中兵马,一鼓而定呢?



    其实打开地图,就能够明白,朱家军的地盘分成淮西和江南两部分。中间有大江阻隔,如果朱元璋要集中兵马,必定要调淮西兵马渡江。

    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 (第1/3页)


    朱元璋这一次分兵派将,一改往日集中兵力的作风,选择了全线出击,似乎违背了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方针。

    除此之外,张希孟搞出来的粮食银行,在淮西愣是储存了三百万石粮食!



    当时还有人怀疑,  张希孟搞出百分之十的利息,又要建粮仓,又要给利息。



    这不是亏了吗?


    能撑得住吗?



    事实上根本没有多少人会去粮食银行挤兑,  因为家家户户都有余粮,粮食反而不是那么紧要的。

阅读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