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一章 豪门底气所在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现在想一想,既然江南的那些文人士子能够这么干,他们为什么就不能这么干呢。



    不说一定要将李桓这祸国殃民的大奸贼自衙门当中拖出来打死,至少也要给李桓施加压力,逼迫李桓将抓进去的无辜官员统统放归。

    都说为人最爱结党,这话倒是一点都不假,毕竟文人之间都有着自己的小圈子,钱礼自问凭借他们钱家的关系,在短时间内能够召集三五十名身有功名的士子便是不错了。



    而何家若是联合杨家、赵家等几家,还真的能够轻松召集上百名士子来。



    虽然说福建一地不比江南文风鼎盛,但是历年来所积攒下来的童生、秀才乃至举人还是不在少数的。


    钱礼自何家离开之后,何怀便第一时间派出家中子弟以及族老去往同他们何家同病相怜的杨家、赵家等几家。



    要知道此番被李桓直接以蔡文同党之名抓起来的官员可是有着数十人之多的。

    而这会儿一群读书人便聚集在一个凉亭之前,看着那正站在石凳之上一脸激动之色的钱宇。



    这太白书社建立,钱家可是从中出了不少银钱的,所以平日里钱宇在书社的一众读书人当中还是有着极高的号召力的。



    这会儿钱宇就站在石凳之上冲着一众人大声痛斥着李桓的罪行:“……李桓这贼子,于京师之地便仗着天子宠信,借着锦衣卫的身份,羞辱监察御史罗文祥、杜文几位大人,甚至还迫害谢迁、刘健两位阁老,可谓是睚眦必报,阴险狡诈……”



    官员的消息最为灵通,京中发生的事情,在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可能就是地方上的读书人都接触不到。



    就像现在,哪怕是文官集团已经努力的抹黑李桓了,可是在这福建之地,仍然有不少读书人并不清楚李桓在京城之中到底做了些什么。



    此刻听钱宇遍数李桓在京中的所作所为,自是让不少读书人为之愤慨。



    看着下面一众人的反应,钱宇心中暗暗欢喜,同时话音一转,一脸悲愤的道:“谁曾想这奸贼不单单是在京中祸害文武百官,如今更是连我们这些乡梓他都要祸害。”



    自古以来,乡党可是深入人心的,李桓本身就是福建走出去的,按说应该偏帮他们这些福建官员才是,却是不曾想李桓到了福建便直接将福州的官员拿下了大半,其中至少一半都可以算得上是李桓的乡党了。



    所以说钱宇说李桓祸害乡梓这点,还真的是能够赢得这些读书人的共鸣。



    一名钱家所供养出来的秀才直接高声叫道:“连自己的乡人都祸害,李桓这奸贼简直就是我们八闽子弟的败类啊!咱们不求他飞黄腾达了能够回馈乡梓,但是你不能翻脸不认人,上来就祸害乡梓吧,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啊。”



    其他的读书人被这么一激,顿时高声大呼:“李桓,败类,李桓,败类!”



    钱宇深吸一口气,等到一众人喊的差不多了,这才高声道:“诸位同窗,我等身为大明的读书人,受圣人教化、沐浴皇恩,难道能够坐视李桓这等奸贼这般祸害我们福建一地吗?”



    “不能,不能!”



    强烈无比的责任感自心头升起,这会儿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是如同打了鸡血一般,高声大呼。



    钱宇大呼道:“对,我们身为圣人之地,理应为天下万民请命,绝不能让李桓这等奸贼肆意妄为。”



    说着钱宇双手作揖躬身冲着一众人拜下道:“诸位同志,可愿随钱宇效仿先贤,前去府衙,向那李桓讨一个说法,为诸位蒙冤下狱的老大人们讨一个公道。”



    “吾等愿往!”



    “哈哈哈,我等读书人,理当如此!”



    “为万民请命,万死不辞!”



    就见这些读书人一个个的激情澎湃,热血高涨,甚至不少人满脸的激动。



    就在这会儿,钱谷一溜小跑的跑了过来,脸上满是欣喜之色冲着钱宇道:“大哥,大哥,少陵书社的人来了,说是要同太白书社的一众文人志士一起前往知府衙门,向李桓那奸贼讨一个说法。”



    如果说太白书社的读书人算得上是以钱忠为核心的一系官员所影响的话,那么少陵书社的读书人自然也就是受蔡文、顾煌、何邦一系的人所影响。



    不得不说何家、赵家、杨家的动作以及影响力还是非常之大的,单单是这几家族中所供养出来的读书人就有十几人之多,然后将这十几人撒出去,很快便呼朋唤友聚集了上百读书人。



    此刻少陵书社的一众读书人正在何家的老举人何昌的引领之下沿着长街,向着太白书社而来。



    上百读书人一个个身着青衫,有老有少,黑压压的一片聚集在一起,这等场面可是极其罕见的。



    所以说当这些人出现在长街之上的时候,自然是很快就引来了不少人的围观。



    做为读书人,可以说都是这百姓之间的名人,一些百姓可能只认识这些人当中的那么三五个,但是加起来的话,这些读书人足有上百人之多,已经足可以覆盖整个福州城了。



    有街边的百姓冲着人群之中喊道:“马秀才,你们这是去做什么啊,难不成有什么好事不成?”



    听到熟悉的声音,人群之中的那名马秀才脸上满是激情澎湃之色冲着那相识的街坊大声道:“吾等为万民请命去也!”



    这话一出,四周听到的百姓不禁愣了一下,满脸的疑惑不解。



    有人轻声嘀咕道:“为万民请命?这是为我们请命去了吗?可是他们要为我们请什么命呢!”



    边上当即就有人道:“管他请什么命,人家是秀才公,说的自然有道理,就你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家伙,人家堂堂秀才公,还能骗你不成?”



    有人忍不住好奇道:“大家不如跟上去瞧一瞧,你们就不好奇吗,这么多的秀才公,举人老爷,他们这是要做什么啊。”



    好奇心人皆有之,尤其是那马秀才一嗓子为民请命更是将不少人的心够勾了起来,很快在这些人的身后便跟了一群围观的百姓。



    太白书社时不时的就有读书人听到消息匆匆赶了过来,加入到这些人当中。



    等到何昌带着少陵书社的一众人赶到太白书社的时候,双方的人加起来足足有一百多人,可以说这些人差不多占了整个儿福州府大半的读书人了。



    长街之上,上百名读书人聚众穿街而过,放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一件轰动性的大事。



    当即就有巡街的差役以及被李桓撒出来监察福州城动静的锦衣卫发现了这点。



    就见一名锦衣卫小旗神色郑重的看着远去的人群,冲着身旁一名锦衣卫校尉道:“你立刻赶往府衙,将这里所看到的事情一五一十,仔仔细细的告诉大人。”



    那名锦衣卫校尉也不傻,显然意识到这么多读书人聚集在一起肯定不简单,立刻便点了点头道:“属下明白。”



    此刻知府衙门之中,原本的府衙之主黄文政已经是将主厅腾了出来给李桓、王阳明使用。



    王阳明倒也没有辜负李桓的期望,在那十几名官员的帮助之下,顺利的便接掌了布政司一应事情,稳住了福建一省的民政,不使李桓有什么后顾之忧。



    李桓看着王阳明处理起各项民生事务根本就是得心应手不禁感叹道:“先生若是不入内阁,实为我大明一大损失啊。”



    王阳明捋着胡须,微微摇头道:“阳明这点能力如何可比朝中几位阁老。”



    正说话之间,就见一名锦衣卫行色匆匆而来,走进大厅之中,冲着李桓一礼。



    王阳明目不斜视,低头处理政务,李桓则是看向那锦衣卫校尉道:“行色匆匆,可是有什么事?”



    就听得那锦衣卫校尉直接便将方才在长街之上所见到的上百文人士子云集的情形一五一十的告知李桓。



    李桓听了那锦衣卫校尉的一番描述,嘴角不禁露出几分异样的笑意轻声道:“为万民请命,啧啧,他们可还真敢说!”



    说着李桓向着一旁的王阳明道:“阳明先生,你可听到了吗?”



    将手中毛笔放在砚台之上,王阳明捋着胡须,摇了摇头道:“此事绝不可小觑,国朝自建国之初,太祖皇帝起便对士子无比优渥重视。若然士子聚集闹事的话,朝廷首先会拿当地教谕问罪,甚至还会追究当地主官的罪责。”



    李桓微微点了点头道:“王大人所言李某自然知晓,毕竟在朝廷看来,若然某一地的文人士子聚众必然是当地官员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这才引得一众读书人的不满,所以朝廷的板子往往都会落在当地官员的身上。”



    说着李桓看着王阳明道:“先生是担心这些人冲着李某来的吧。”



    王阳明没有开口,其实他也知道不用他提醒李桓也知道在这个当口,福州的文人士子突然聚集起来,要说不是奔着他这位钦差来的话,那才是怪事呢。



    李桓轻笑道:“他们来就让他们来,说实话,李某还真的有些期待,想看看他们能够搞出什么花样来!”



    王阳明听李桓这么说,缓缓点了点头道:“李大人心中有数就好,毕竟江南是有过先例的,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李大人切莫大意了才是。”



    李桓冲着王阳明拱了拱手,站在王阳明的立场上,能够提醒他这么多,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



    李桓摆了摆手示意那锦衣卫校尉下去,就在那锦衣卫校尉离开的时候,一道身影匆匆而来,同那锦衣卫擦肩而过。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这福州府衙的主人,知府黄文政。



    黄文政额头之上满是细密的汗珠,再加上其脸上满是担忧之色,这会儿见到李桓不禁眼睛一亮,连忙上前冲着李桓躬身一礼道:“下官见过钦差大人。”



    先前李桓一声令下,直接将那么多的福州官员给拿下,其中有不少平日里可都与他来往甚密的,虽然说侥幸逃过一劫没有被李桓给拿下,但是黄文政这心中依然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就在方才,手下的差役得到了一个消息,黄文政听了心中大惊,不敢有丝毫犹豫便前来寻李桓。



    看了黄文政一眼,李桓诧异的道:“哦,黄大人不是去处理公务去了吗,怎么有功夫来见本官啊。”



    黄文政深吸一口气,恭敬的道:“大人,下官刚刚收到一个消息,城中的一众士子们聚集在一起,其目的不明,下官担心对方可能会来冲击府衙,特来通秉大人。”



    按照锦衣卫的说法,那些文人士子闹出的动静那可是一点都不小,府衙里的差役要是都察觉不到的话,那么黄文政这知府也做的太失败了。



    不过相比锦衣卫的速度,李桓没想到府衙里的差役传递消息的速度也那么快,而黄文政显然是得到了消息便赶了过来,这般的态度让李桓很是满意。



    李桓看了黄文政一眼道:“哦,那依黄大人之见,若是那些人前来寻本官的麻烦的话,本官该如何处置才好?”



    黄文政偷偷的看了李桓一眼,沉吟一番这才道:“大人,下官以为这些读书人肯定是受了旁人蛊惑,到时候大人不管说什么,恐怕都很难同那些读书人交流,与其到时候可能会闹出什么不可收拾的乱子来,大人倒不如派人把守府衙,将府衙大门关闭,如此那些人闯不进来,见不到大人,他们也闹不出什么乱子。”



    李桓不禁笑了笑道:“黄大人此法不错。”



    听李桓夸赞,黄文政脸上忍不住露出几分欣喜之色,不过下一刻,李桓却是淡淡道:“不过若是照黄大人你说的这么办,岂不是显得本官怕了他们不成?”



    说着李桓看了黄文政一眼道:“到底是我大明朝所养出来的读书人,做为读书人,肯定都是明事理、讲道理的一时俊杰,李某相信他们肯定不会做出什么令亲者痛、仇者快的荒唐事来。”



    黄文政不由的大急道:“大人不可啊……”



    看黄文政那一副焦急的模样,李桓轻描淡写的道:“黄大人若是没有其他的事情的话,还是继续处理公务去吧,关于那些士子的事情,李某已经知晓了。”



    黄文政张了张嘴,看李桓不想再提,不禁冲着李桓拱了拱手道:“如此下官告退。”



    目送黄文政的身影消失在门口处,李桓眼眸之中闪过一道期冀之色。



    却说太白书社所在的那一片桃林之间。



    钱宇站在高高的石凳之上,刚好看到黑压压的一片人群走了过来,其中有不少熟悉的身影。



    而为首之人,钱宇自然是不陌生,正是何家的那位老举人何昌。



    何昌做为成化年间的老举人,自其息了继续考取进士的念头之后,也没有进入官场的意思,反而是主持何家所开办的私塾,教导家族子弟蒙学,偶尔也会资助一些寒门学子,所以何昌在福州地界的士林当中还是颇具威望的。



    太白书社近百名士子看到跟随何昌而来的一众士子的时候,顿时士气为之高涨。



    尤其是从来人当中他们看到了不少熟悉的面孔,甚至其中一些人相互之间都是至交好友。



    如今看起来,双方加起来那可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哪怕是这件事最后传到了京师,刘瑾雷霆震怒,可是却也没有丝毫办法。



    甚至几个月过去,当初那十几名带头冲击税监衙门的文人士子如今子啊江南之地已经成为了万人称颂,众人敬仰,有着为民请命之称的一代名士。


    当地的豪绅直接召集了一批的文人士子,然后又纠集了一批仆从扮做百姓,直接围堵当地税监衙门,硬生生的闯入衙门之中,将那几名负责征收税银的宦官从衙门当中拖了出去,当着无数百姓的面,生生的将那些宦官给打死。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当地官员面对群情汹汹的读书人,像这等擅闯官府,打死朝廷税吏的惊天大事竟然就这么的不了了之。


    当时听到这般的消息的时候,他们这些人还忍不住羡慕了一番。


    想明白这些之后,何怀当即冲着钱礼道:“钱老四,你说吧,究竟要怎么办,我们何家全力配合。”


    何怀深吸一口气道:“好,此事何某应下了,今日傍晚,何某敢保证,至少召集百名身有功名的士子助我们共襄盛举。”

    对于何家的反应,钱礼丝毫不觉得惊讶,要是何家看不出这办法可行的话,那只能说何家这些年全养了一群酒囊饭袋出来。



    看着何怀,钱礼微微一笑道:“也不需要做什么,只要何家主你亲自去往杨家、赵家几家联系一下他们,让他们派出家中供养的读书人去联络同窗好友便可。”

    或许三五个读书人对上官府起不到什么作用,可是当读书人的数量达到了上百人乃至数百人的时候,就算是围堵官府衙门,朝廷的官员也只能小心翼翼的应对,丝毫不敢得罪了他们这些读书人。



    就像不久之前自江南传来一个消息,说是刘瑾为了推行新政,愣是派了大量的宦官前往地方负责征收矿税、盐税、茶税、布税等各项税银。

    第一百四十一章 豪门底气所在 (第2/3页)


样的影响力以及特殊的地位。

    这些官员至少一半家都安在这福州城,所以说何怀不敢保证联络到所有家族,但是同他们何家交好的那些家族他肯定是要跑上一遍的。



    至于其余的家族,相互之间都有联系,就算何怀不去通知,相信要不了多久,这些家族也会知晓并且会同他们何家一样做出相同的选择。



    福州城,太白书社


    太白书社乍一听像是一个书坊,但是这并非是什么书店,而是由福州城一部分读书人自发建立的一个书社。



    书社建在一片风景优雅之地,桃林密植,虽说已经过了桃花盛开的季节,但是如今桃树之上却是挂满了果子,绿树成荫,显得景致极为不凡。

阅读从百户官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