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七章 亲自上京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佶当下就从善如流,甚至在王黼的提议下,还假惺惺的下旨,给穆栩在京里赐了一座府邸,以及宫中侍女若干。



    当乐和从童贯口中得知此事之后,自是满心的不情愿,当场就进行了驳斥。

    乐和待要与童贯再争辩一番,却被其突然告知,赵官家已经当朝下了旨意,将这件事过了明路。



    他顿时眉头大皱,知道想要再改变此事,怕是千难万难,只好强忍不快修书一封,将事情来龙去脉附上,差人快马加鞭送去云州,交给穆栩亲自审阅。



    这般一来一回,等乐和收到穆栩回信,已过去一月有余,只是令其万万没想到的是,穆栩竟然在信上回复,他可以入京朝拜大宋天子,但必须是在王庆招安之后。


    《剑来》



    虽不知穆栩怎会有此决议,但事已至此,远在东京城的乐和也是毫无办法,只能就此事正式知会了童贯。

    自觉看破了其中的算计所在,赵佶君臣当然不愿留给穆栩话柄,让他再有狮子大开口的机会。



    当下赵佶就给童贯下旨,命他加快落实王庆招安的事情。



    其实赵佶君臣完全就是想多了,穆栩会提出这个条件,只不过是由于他和王庆事先有过约定,所以才想借着去东京的机会,将此事做个了结而已。



    话说在收到乐和急信之后,就穆栩是否上京一事,梁山内部也是吵成了一团,大家各抒己见。



    大体来说,以阮氏兄弟为首的平民派,以及方腊那边投奔过来的众位好汉,皆是言辞激烈的反对,直言他们信不过朝廷。



    而以呼延灼、关胜等朝廷出身派,却建议穆栩同意下来。他们给出的理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了郑居中、高求挑头,李纲等人纷纷附议。



    说到底,在这些人眼里,穆栩不过是区区一介草寇头目,即便眼下拥兵自重,可照样上不得台面。


    不想郑居中却冷笑道,“哼!官家此乃明旨,又是金口玉言,若是穆栩不敢前来,那就说明他心里有鬼,正好让天下人看清其狼子野心。”



    和穆栩过节极深的高求眼前一亮,立即出班赞同道,“郑侍郎此言大善,那穆栩不来最好,日后朝廷抓住他的把柄,出兵征伐时,也能借此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但他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和朝廷来讲条件,实在是罪大恶极。而按郑居中的主意,既能给他添堵,又可为将来未雨绸缪,何乐而不为呢?


    “辽人必不甘心失去西京道,随时都会发兵复夺那里,如此关键时刻,我家寨主自要留下主持大局,怎可随意离开?”


    若是你家寨主真心向大宋称臣,就该屈尊前来京城,而不是只派出使节,这是对朝廷和官家的不尊重。”

    但童贯也有话说,“此乃大宋朝廷礼仪规矩所在,若独为你家寨主破例,国朝威仪何在?



    且你家寨主曾言,要彷钱王旧事,那他想来也应该清楚,昔日钱王举国归顺大宋,不照样来京朝拜天子。

    郑居中闻言,不甘心道,“官家,按照朝廷旧例,此等封疆大吏的册封,需要本人亲自入朝谢恩,不知可要穆栩本人前来?”



    赵佶情不自禁道,“那穆栩怕是不敢孤身犯险吧?”

    第一百六十七章 亲自上京 (第2/3页)


使,许他开府建牙之权。”

    连乐和都为穆栩的决定感到惊讶,就更不用说赵佶君臣了。他们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自是满头雾水,最后经过一番讨论,才得出结论。



    穆栩开出这个条件,或许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穆栩和王庆私下有着协议,此举是为了给王庆撑腰,让朝廷不敢轻视王庆,这从穆栩可以轻松说服王庆招安,就能看出来两个人私下勾结颇深。


    二是穆栩或许是想借王庆招安一事,来试探下朝廷的底线和诚意,为之后他是否来京,以及要不要与朝廷合作攻辽,做一个明确判断。



    三是若朝廷对王庆的安置不妥,那穆栩很有可能会以此为由,为拒绝来京找一个借口。

阅读从红楼开始的名著之旅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