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七章:顾锦年东荒一统策,永盛天怒,文武辞官,朝野震动!【求月票】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至于皇宫正殿内。



    却显得异常严肃,与顾锦年心情不错来比较,正殿内文武百官心思都很沉重。

    这一刻,众人齐齐开口,但永盛大帝却没有说话,众人只能维持拜礼。



    看得出来,永盛大帝很生气。



    “呵。”


    “厉害。”



    “当真是厉害。”

    差一点。



    差一点自己这个皇帝就要身败名裂了,国运被窃取,而且还是被匈奴国窃取。



    这是何等的大事?



    天下人都要笑话自己。



    先是被占据十二城,国运丢失一部分,领土也没了。



    现在一个和亲,又失去国运,往后只要出现任何天灾人祸,那就是自己的问题。



    自己这个皇帝没有当好。



    说是身败名裂也绝对不足为过。



    这如何不让永盛大帝暴怒?



    这一刻,满朝文武都不敢说话了,一个个低着头,沉默不语。



    尤其是礼部。



    更是死一般的寂静。



    “来人。”



    此时,永盛大帝开口,目光冰冷。



    “将礼部左侍郎,右侍郎,送去悬灯司。”



    “礼部所有涉嫌和亲之事者,全部送往悬灯司彻查。”



    “暂革职礼部尚书杨开,待事情彻查结束后,若无问题,再议处置。”



    “同,朕即日起,设立东厂,负责监督文武百官,可调遣悬灯司,镇府司,大理寺,皇权特许,首领太监拥有先斩后奏之权。”



    “设魏闲,刘言,为东厂正副首领。”



    “魏闲主内,刘言主外,大夏境内,各府各郡全力配合东厂行事,胆敢阻碍东厂办事,一律处斩。”



    永盛大帝开口。



    这一番话说完,满朝文武顿时惊愕一片。



    礼部大洗牌,这个他们可以接受,毕竟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说句难听的,就算跟礼部没有关系,可还是要带一些责任。



    毕竟和亲的事情,就是礼部负责,不严惩一番的话,说不过去。



    可动到了尚书这个级别,就有些夸张了,礼部尚书之一,这可是天官啊,基本上大夏每一件事情,都有他的影子在里面。



    杨开被革职,虽然只是暂时的,可这种暂时更加恐怖,下面有这么多人等着这个位置。



    真要皇帝不开心了,换一个就换一个,你又能如何?



    可一旦礼部尚书杨开被革职,那就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因为这件事情受牵连了,大大小小无数势力都要倒台,就是这么夸张。



    只是这一切也都能忍,杨开在朝廷里还算是人缘不错,只要陛下不是铁了心要换走他,等风头一过,大家说点好话。



    顺便再让太子出面,也就差不多了。



    然而,设立东厂的事情,这就很离谱了。



    监督百官。



    这不就是一把悬在他们头顶的刀吧?



    而且让一群太监宦官来监督他们?说实话他们的一举一动,岂不是全部要暴露出来,想要搜集他们的证据,其实根本不难,找人时时刻刻盯着就行。



    如此一来,大家的小命全拿捏在陛下手中了。



    皇权集中,这很夸张,他们没有谏言之权,或者是真得罪了陛下,忤逆了陛下,是不是说以后要被秋后算账?



    再说句不好听的话,永盛大帝还是理智一点,可换下一个皇帝不理智咋办?



    谁招惹他,他就让东厂去查,查完之后多多少少有点问题吧?



    一但有问题,咔嚓一刀脑袋下来,还不会有人帮你说话,因为你做错在先,死了活该。



    大夏王朝有御史已经够了。



    现在又来个东厂,这如何不让人心慌?



    “恳请陛下三思而行。”



    “设立东厂,监督百官,此等行为,会引得百官生畏,往后无人再敢直言,祸乱朝纲,再者即便设立东厂,也不可让宦官为政,应当请儒道正直之流掌权。”



    “可保公平。”



    此时此刻,宰相李善开口,他很严肃,希望皇帝收回成命。



    这事开不得玩笑。



    “恳请陛下三思,宦官执政,千古奇谈。”



    这一刻,百官齐齐开口,连武将都跟着开口。



    没办法啊,原本是文武对立,我喷你你喷我,双方敌人很明确,而且立场不一样,喷来喷去无伤大雅。



    可现在多了一个东厂,监督百官?权力更是比御史还大。



    毕竟御史想要弹劾一个人,先要收集证据,然后再慢慢调查,确定了再上来弹劾,弹劾了,大家就开始嘴炮,说赢了就没啥大事,说不赢就倒霉。



    一切都有操作空间可言。



    可现在让宦官来执掌东厂,大家都别玩了,这些宦官明显是跟着皇帝的,也就是说,查谁和不查谁,完全就是皇帝说了算。



    甚至说,如果得罪了这帮宦官,可能自己也倒霉。



    自然而然,文武得联合起来,抵制这件事情。



    “三思?”



    “匈奴国窃取国运之事,尔等要是有一人提前与朕说,朕都不会这般。”



    “至于百官生畏?若没有做亏心事,为何惧怕?”



    “莫要在这里找什么借口,此事朕意已决。”



    永盛大帝也很直接。



    借助这件事情,直接设立东厂。



    东厂这个概念,在他脑海当中早就浮现了,只不过他一直不知道什么时候说出来。



    因为说出来,必然会被百官抨击。



    可现在借助这次机会,刚好利用起来,这就是帝王权衡之术。



    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深思熟虑的。



    能说出来,基本上就要实行。



    而面对百官的劝阻。



    永盛大帝只是心中冷笑。



    “恳请陛下三思,臣绝不同意此事。”



    这一刻,李善跪了下来,他目光坚定,望着永盛大帝,死活就是不同意这件事情。



    随着李善跪下来了。



    其余百官也纷纷跟着跪下来了。



    “请陛下三思。”



    他们没有这么刚,可跪下来后,就代表着与李善站在同一阵营上。



    毕竟李善乃是百官之首,当朝宰相,他都开口了,大家要是不跟随的话,那就等着被逐个击破吧。



    皇权与相权的弊端,也就是这种。



    皇帝永远是一个人的。



    抛开太监这些天之家奴不算。



    而百官则是一群人的,虽然互相抨击,但遇到事的时候,还是团结一致,抵抗的也只有一个东西。



    那就是皇权。



    “好。”



    “好。”



    “好。”



    永盛大帝连连点了三次头。



    他没有多说什么了。



    百官的态度很强硬,坚决不答应,如果自己强行要求下来,惹来的麻烦会很大。



    虽然说,皇权至上,可没有百官的话,也没有作用。



    至于说什么直接换一批,这完全是空谈,国家每天有多少事情?耽误一天都不行。



    如若直接换一批,大夏想不出事都难。



    而且能在朝堂上的官员,背后都有无数势力,他们要是全部被革职了,大夏也就彻底乱了。



    最终,永盛大帝深吸一口气。



    缓缓开口道。



    “东厂之事,朕再三思一二,不过设还是要设,先斩后奏之权收回,调遣之权改为辅佐,悬灯司与镇府司竭力配合东厂,至于调查之权保存。”



    “刘言,给朕好好查一查,和亲之事,到底是谁在幕后搞鬼。”



    永盛大帝以退为进,这群官员最怕无非是先斩后奏,外加上东厂权力过大。



    既然如此,那就稍作更改,把这些权力先收回,往后再看。



    只是此言一出。



    李善依旧开口道。



    “陛下,此事臣会调查的水落石出,请陛下放心,给予臣半年时间,会给陛下一个交代。”



    “东厂之事,无论如何不得以宦官掌权,可设东厂,监督百官,但由大儒掌控,否则人心惶惶,于朝政不利,与大夏不利。”



    李善面无表情道。



    他还是拒绝。



    这种事情,就是不能答应,除非让大儒来管,毕竟大儒会站在一个中立角度处理事情,不会偏袒皇帝,也不会偏袒他们。



    这些宦官不一样,纯纯的就是偏袒皇帝。



    甚至说难听点,就是皇帝的走狗,让他们掌权,绝无可能。



    “大儒掌管?”



    “你怎么能确定,此次和亲,与儒家没有关系?”



    “少给朕废话,如若尔等不答应,全给朕告老还乡。”



    永盛大帝倒也直接。



    自己退了一步,结果这帮人还不让步,那就都别玩。



    可是,当此话一说。



    李善却神色坚定,将自己头上的官帽缓缓摘下。



    “既陛下执意,臣李善,今日辞官。”



    李善开口。



    一瞬间,大堂安静到死。



    几乎令人窒息。



    堂堂大夏宰相,当朝辞官?



    这事足够引起王朝动荡。



    可下一刻,又是一道声音响起。



    “臣,胡庸,愿辞官回乡。”



    是吏部尚书的声音。



    胡庸开口,不过话术要好一些,没有李善这么刚。



    很快,一道道声音响起。



    文官这边几乎一个个脱帽。



    武将一块,也在咬牙犹豫,最终还是深吸一口气,将官帽摘下。



    因为如若皇帝执意如此。



    他们早晚要出事。



    与其如此,不如现在乘着有人带头,一起闹事。



    反正法不责众。



    这一刻。



    永盛大帝沉默了。



    可内心的愤怒,却如同火山喷发一般。



    怒不可遏。



    7017k



    

    或者他们两个没啥问题,后面的太监会出问题。



    反正这些都是隐患,自己还是留下个善缘好,万一以后真出啥事了,扯不到自己。


    “言重言重。”



    对于这些宦官,顾锦年保持观望状态,因为从目前来看,刘言与魏闲还算是尽责尽职,可未来若是当真掌权了,又是另外一回事。


    得到圣旨后,顾锦年直接离开,心情还算是相当不错。


    尤其是永盛大帝出现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那一双冷冰冰的眼睛,看的在场所有人心头发憷。



    “臣等拜见陛下。”

    魏闲不敢托大。



    这要是换一个世子殿下,他还真能摆点谱,可眼前这位世子殿下,就不一样了。

    第九十七章:顾锦年东荒一统策,永盛天怒,文武辞官,朝野震动!【求月票】 (第3/3页)


殿下,往后能多多关照奴婢。”

    “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人猜到匈奴国此番和亲,是为窃取国运而来。”



    “尔等当真是一群饭桶。”



    “如此大的事情,差一点酿出大祸,若不是朕提前洞察,大夏王朝的国运就要被匈奴国窃走了。”


    “尔等死不足惜啊。”



    永盛大帝彻底发飙,在顾锦年面前,他其实还好,可看到这群人后,是忍不住发飙。

阅读大夏文圣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