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0章 建宁王的野心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年刘宴刚刚八岁,上皇李隆基封禅泰山,刘宴作为百姓代表向皇帝进献绛节。



    上皇李隆基听说了刘宴的神通事迹,故意让宠妃杨玉环“施粉黛如巾栉”,打扮停当。

    安禄山叛乱,至德元年末,刘宴得到了第五琦的邀请,征召他协助第五琦处理江淮盐铁事务。



    本来刘宴都准备应召了,却遇到了永王李璘的叛乱,江淮动乱之下,刘宴不愿意出仕江淮,就动身前往灵武行在。



    可没想到等他到了灵武,御驾已经去了凤翔府。


    刘宴想了想,看到了灵武的边境风光,想到了王之涣的《凉州词》,决定继续出塞到安西看看。



    刘宴继续西行,在凉州结识了同样少年扬名的杨炎,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车夫坐在马车顶上架势马车,三匹骏马拉着马车,前进速度和骑马差不多了,但是却没有骑马的辛苦。



    木质的车厢不仅仅能够抵挡风沙,坐在车厢里的人还能互相聊天,原本艰苦枯燥的旅行,都变得舒服了不少。



    听说这种马车是建宁王手下巧匠的发明,杨炎和刘宴都啧啧称奇,如果这种马车能够推广全国,那长途旅行就不再是一种困难的事情了。



    “杨三郎,没想到出了这玉门关,反而要比关内更加繁荣。”杨炎在族内排行第三,所以亲近的人都称呼他为杨三郎。



    杨炎透过窗户,看着官道上连绵的商队也说道:“是啊,我也没想到这关外竟然有如此的景色。”



    从玉门关往西,这里就算是建宁王控制的领地了,大量的商贾成群结队的前往瓜州城。



    刘宴七岁举神通,博览群书,对山川地理非常了解。



    刘宴不解的说道:“这瓜州城也没什么特产,为什么这么多商人前往瓜州啊?”



    杨炎也同样的奇怪,沙州繁荣他可以理解,可是瓜州不过是一个下州的府城,为什么也有这么多的商人前往。



    不过很快刘宴和杨炎的疑惑就得到了解答,马车进入大水峡,就看到冒着白烟的巨大烟囱林立,四处都是敲打铁器的叮叮声。



    马车在大水峡附近的休息区停靠,杨炎和刘宴走下马车,看着不远处已经汇聚成小镇的铁厂,露出了惊骇的表情。



    刘宴也曾经游历过不少地方,他赞叹道:“我也只有在南阳才见过这么多铁匠工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和杨炎同行的,是他刚刚认识的好友。



    这名读书人要比杨炎稍大一些,也是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


    这位名叫杨炎的节度使府掌书记,一家三代都因为孝行得到了朝廷的旌表嘉奖。



    而杨炎年少就才思敏捷,文辞华丽,年纪轻轻就被征辟到河西节度使府担任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文书起草。


    他的名字叫做刘宴,是一名鼎鼎大名的神童。


    上皇目视刘晏发问,“正字,正得几字?”


    以字谏皇帝,刘宴很快名扬天下,但是刘宴并不愿意出仕,依然在家乡读书。

    刘晏答道:“天下字皆正,唯有朋字未有正得。”



    此话一语双关,不仅说出了“朋”字的字形结构特点,还寓意深刻地指出了朋党相互勾结的时弊。

    房琯带着新任的河西节度使府判官窦参,他刚招募的河西节度使署吏们,浩浩荡荡的北上凉州上任去了。



    而原河西节度使的一名年轻署吏,在房琯到任前,就悬挂上官印辞职离开节度使府。

    第160章 建宁王的野心 (第2/3页)


节度使大印赐予房琯,诏令他总管河西诸州民政及诸军事。

    杨炎当场辞官,决定和刘宴一起出玉门关,见识一下塞外风光。



    刚刚出了玉门关的杨炎和刘宴,却从商队那边听到了一个大新闻。



    建宁王李炎要在沙洲城举行一次大辩论,讨论山林牧场到底是应由官府掌控还是交给百姓经营。


    杨炎和刘宴都对财赋之术感兴趣,这个辩论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于是决定前往沙州城。



    杨炎和刘宴坐上了一种奇怪的马车,这种马车的轮毂竟然奢侈的用铁制造,坐在马车里竟然一点都不颠簸,而且速度要比普通马车快得多。

阅读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