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4章 纯真年代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钓鱼?”于华犹豫了。



    算了,三十一天也比那个小眼睛短。

    在演出的最后阶段,百老汇剧院的演出观众上座率不足30%,票房收入锐减。



    于是《触不可及》便开启了巡演模式,跟剧院演出比起来,巡演让这部话剧再次点燃了活力。



    毕竟百老汇的观众主要是以纽约市民为主,除此之外就是米国以及世界各地的游客,演了几年观众潜力几乎已经耗尽。


    但巡演就不一样了,米国的其他大城市当中,话剧观众可能并没有纽约多,但同样的,《触不可及》在这些城市的演出也是第一次啊,观众们对这部话剧是充满了新鲜感的。



    《触不可及》的巡回演出时间长达近一年,演出场次也多达近150场,最关键的是巡演的票价通常都比在剧院演出要贵上不少。

    在演出票房收入方面,话剧通常是没办法跟音乐剧相比,但《触不可及》是个例外。



    四年时间累计票房超过了1亿米刀,其中有近3000万米刀的收入是由巡演带来的。



    这个票房收入放在百老汇的音乐剧市场当中不算什么,但在话剧市场却足可以排进历史前十。



    而林为民这个原著作者,也因此收获了千万米刀的票房分成。



    当然了,赚的最多的还是身兼投资人、制作人、编剧等多重身份的阿瑟·米勒,作为这部话剧引进米国的最大推手,老米同志一部话剧赚了两千多万米刀。



    对于老米同志的收入,林为民丝毫不嫉妒,《触不可及》引进米国,他等于躺着赚钱,老米头儿不仅干的多,还冒着风险自己投资这部话剧,拿这些分成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谟言三十五天是吧?



    我三十天!


    这个小眼睛,阴魂不散啊!



    于华下定决心,下一部他要以最快的速度写出来。


    “诶,于华,下午钓鱼去不去?”


    在于华矛盾于摸鱼还是钓鱼的时候,远在燕京的林为民接到了来自米国的越洋电话。


    从1984到1988,《触不可及》在百老汇的巴里摩尔剧院走过了四个年头,驻场演出1365场,收获了米国无数话剧观众的肯定和热爱,也获得了托尼奖的肯定。

    电话是阿瑟·米勒打开的,这回他不需要邮寄什么包裹,所以直接打了电话。



    阿瑟·米勒在电话中告诉林为民,《触不可及》停演了。

    跟谟言这种一个月创作出一部长篇的人比起来,三天憋俩字的于华就跟一条咸带鱼没区别。



    接到了林为民的电话,于华确实有点郁闷。

    第414章 纯真年代 (第1/3页)


    这人啊,就怕对比。

    这一波,赚的可谓盆满钵满。



    但再好的舞台也有再见的时候,就在昨天,《触不可及》结束了为期近一年的巡演计划,回到了巴里摩尔,进行了告别演出。



    最后的演出,巴里摩尔剧院当中人潮涌动,观众席坐满了人,但大家都明白,这只是回光返照而已。


    很多喜爱《触不可及》的话剧观众在演出当晚忍不住泪洒当场,多家媒体也在第二天报道了这部话剧的停演。



    四年时间,一千多场演出,《触不可及》已经成为百老汇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长寿话剧,陪伴了上百万名观众。

阅读1980我的文艺时代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