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76章 书市的收获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新的一周,燕京城内最火热的话题便是刚刚下档的米国电影《亡命天涯》。



    很多单位里,包括国文社的员工闲谈之余都不免谈起这部电影。

    《戏剧电影报》专门刊登了一期专题《好莱坞大举抢滩,国产片路在何方?》,立刻引发了全国各大媒体的热烈讨论。



    一时之间,关于要不要引进外国电影、好莱坞电影的讨论成为了国内文化界最热门的新闻,很多人对于民族电影的未来表示悲观,国内电影界短时间内竟呈现出一幅万马齐喑的景象来。



    “这帮搞电影的,骨头也太软了。敌人还没来呢,就怂这个样子!”


    冯晓刚看着杂志,言语间充满了不屑。



    “要不说还得是冯导呢,您这格局……”

    林为民越是这么说冯晓刚越不好意思,他身上有一种来自于出身的自轻自贱,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会因为别人的轻视而愤怒,也会因自身的境遇而自怨自艾。



    汪硕见他这样,笑了起来,“伱啊,就别说了。你这么夸他,比我阴阳怪气的骂他还让他难受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亡命天涯》之前,老百姓们从未想过,电影还可以这么拍。



    如此惊险刺激的电影,让很多观众第一次知道了特效,也让原本就知道特效的观众了解了特效并非是国内电影、电视里那些一看就很假的东西,真正好的特效是可以以假乱真的。


    电影虽然下档了,但所造成的影响是持续性的,七天时间仅海淀一个区的电影票房就超过了100万元,如果《亡命天涯》真的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上映,票房破亿应该是轻轻松松的事。



    不仅如此,这部电影给燕京电影观众带来的冲击力也是前所未有的。


    就冲着大银幕上的这份特效,看这部电影也值了!


    因为放映范围仅仅局限于海淀一个区,电影票又非常紧张,很多人还没来得及看就下档了,这样的情况不禁让人扼腕。


    这一类言论在电影圈内很有市场,尤其是在各家省级发行公司和电影制片厂的推波助澜之下,让很多电影界人士对此充满了担忧。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电影圈的声音开始逐渐出现在媒体上,其中大部分都是担忧和谩骂的声音。



    “米国的影片占领我们的市场,用中国的票款养肥外国的片商。”

    有些人为了看电影,不惜高价购买黄牛兜售的电影票。



    但可惜,最终海淀方面还是因为燕京电影公司的压力,在电影上映七天之后宣布了电影下档。

    第676章 书市的收获 (第1/3页)


    《亡命天涯》的首轮公映坚持了七天,在这七天当中,这部来自大洋彼岸、没有丝毫事前宣传的电影爆发出了强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让这几年门前日益冷清的电影院门口重新排起了长队。

    汪硕的挖苦毫不留情,冯晓刚被他的阴阳怪气臊的有点不好意思。



    “我那意思是不能这么轻易服软啊,得跟老米干才行。”



    林为民笑道:“晓刚这心气儿没毛病,不过你是不是忘了,你现在也是电影圈的人。”


    冯晓刚更不好意思了,“林老师,您就别拿我开涮了。我算什么电影圈的人啊?”



    “怎么不算?《永失我爱》好歹也要上映了,你现在可是正儿八经的电影导演!”

阅读1980我的文艺时代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