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51章 真正的灵魂人物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今年的颁奖礼结束,新闻媒体和大众对于普利策奖的关注度和往年一样,在一开始还是首先集中在了新闻奖项上。



    但也有很多人关注到了创作奖项上的特别之处,《上帝保佑米国》一炮双响,获得了写作和历史写作两项大奖,这在普利策奖的历史上是从未出现过的。

    但在今年,在关于普利策奖的报道出现之后,有心人就会发现有不少媒体的报道重心都放在了独得两个奖项的林为民身上。



    诚然《上帝保佑米国》如今在米国火热异常,但作为一个作家,抢掉普利策新闻奖的风头,着实有点离谱。



    当然,这是业内人士的看法。


    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他们只知道林为民这个外国作家又在米国得奖了,而且是打破了普利策奖的记录。



    随着新闻的不断传播和发酵,林为民在米国的名声更加响亮,也助推了他的在米国国内的销售。

    本届戛纳电影节,共有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23部影片入围,其中不乏大导演,比如林为民的老熟人贝托鲁奇,今年就携着他的新作品《偷香》入围电影节;程凯歌带着两年磨一剑的《风月》,也入围了这一届电影节。



    其他还有迈克·李、侯孝贤、大卫·柯南伯格、罗伯特·奥特曼等名导。



    在一众拥有享誉世界影坛的代表作的大导演当中,带着《美丽人生》参赛的罗伯托·贝尼尼显得平平无奇。



    这位来自意大利的喜剧明星,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国家图书奖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是在于其背后强大的出版发行能力,获得这个奖项,等于受到了米国绝大多数书商的认可和欢迎,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至关重要。



    普利策奖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是在于二战以来米国在全球影响力急剧飙升,它的新闻行业成了国际舆论的标杆,普利策新闻奖也乘着这股东风成为了全球知名的奖项。


    不过也因为如此,国家书评人协会奖也显得更加纯粹,在米国文学界内部,这个奖项的评奖结果更受米国文学界专业人士们的认可。



    但这并不妨碍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的影响力。


    多年来奖在新闻奖的映衬下显得有些黯淡无光,但那是跟新闻奖相比,实际上,因为有着大众对于新闻奖的关注度,普利策奖每年能够蹭到的曝光并不少,相反还很多。


    尤其是获奖人林为民还是一位中国作家,虽说近几年林为民在米国的名声如日中天,但对一位外国作家如此明晃晃的偏爱,还是让大众对于普利策奖评委会决定充满了讨论之声。


    按照往年的规律普利策新闻奖才是报道的主要内容,讲的内容只会放在一篇报道的最后顺便提上一嘴。

    特别是自去年以来两国关系紧张,直到上个月,这种紧张到达了巅峰,在这种形势下,林为民的得奖显得有些不太寻常。



    这一点,从新闻报道的数量上也可以看出。

    普利策奖在米国文学界的地位很高,若以影响力来排的话,三大主流文学奖项,应该是米国国家图书奖最为权威,普利策奖次之,米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再次之。



    而三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国家图书奖背后有米国的出版商、普利策背后有新闻集团,跟前两者比起来,国家书评人协会的影响力就显得单薄一些了,影响力与财力和势力有很大的关系。

    第751章 真正的灵魂人物 (第1/3页)


    第813章 真正的灵魂人物

    不仅如此,普利策奖的国际性影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林为民在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的知名度。



    领奖、接受采访、出席活动,这些年林为民早已经适应了这种节奏,忙活了四五天时间,罗杰·斯特劳斯还打算再给他搞个全米签售会,但林为民果断拒绝了他的提议。



    这一来一回已经一个多星期了,他还得回燕京等着继承皇位呢!


    好吧,其实主要是工作太忙,搞个全米签售会少说也是半个月起步,他可折腾不起。



    在林为民到达米国的第二天,也就是他领取普利策奖的当日,远在法国的戛纳,第49届戛纳电影节如期举行。

阅读1980我的文艺时代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