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四十六章:后路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以,梅公思考很久之后,就打算充分利用本地人口多的优势。



    当然,梅公是正儿八经的儒家大儒,所以,贩卖人口的事儿他做不出来。像后世某段历史上某岛国那样集体组织本国少女出国从事某行业的事儿,梅公也做不出来。

    而卫国本地人,则是获得了免费上学的大好事儿。



    教育很费钱,尤其是超凡教育,哪怕是基础层次的超凡教育,也很费钱。这笔钱卫国如果出了,就没钱干其他事儿了。



    所以,梅公给卫国的定位是盐城的人才培养基地。


    据说,当时的梅公是这么说的:“老夫曾经仔细考察过盐城,如今的盐城,就是太仁慈了,对百姓太好了。以至于养出了一大批好吃懒做的人,福利太好了,这不利于百姓们发展进步。”



    “如今盐城的年轻一代,这也不做,那也不干,嫌弃这嫌弃那的,一代人都废掉了。”

    而且,整个卫国都建立了初级学宫和中级学宫,真正优秀的人才,刚冒尖儿就被梅公的徒子徒孙发现,最终加入了儒家,加入了梅公所在的这一脉,大量优秀的新血,使得梅公这一脉后继有人。



    这就是梅公三十多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还真有。



    卫国人口多!


    “最终,也只有出此下策了!”



    卫国有没有突出优点?


    在中原诸国之中,卫国的人口是出了名的多。


    毕竟是真正的大儒,哪怕理念和姜华不一样,哪怕想着自己执政一国,但基本素养比起后来的宋朝儒生、明朝儒生还是领先不少的。


    所以,梅公就诞生了一个想法,找盐城借钱,然后拿着盐城的钱去雇佣盐城的道人,雇佣盐城的老师来到卫国建立一座座初级学宫、中级学宫。

    所以,三十多年前的时候,梅公亲自前往盐城,和盐城做起了人口生意,不对,是建立了大规模人才培养机制。



    那个时候,卫国虽然也有一些钱,足够在本国开始执行为期数年的初级教育,但是梅公却觉得,仅仅只是这么做是不够的。

    “符箓行业?这需要大量低成本的优秀道人,盐城在这方面的优势太大,越是大国优势就越大。”



    “最终,老臣思来想去却发现,大多数产业都不适合咱们。要么是技术落差太大,需要补的东西太多,要么就是辛苦生产出来了,也卖不掉,没法带动本国产业升级。”

    第四百四十六章:后路 (第1/3页)


    “兵器甲胄制造行业?技术落后太多,而且这是魏国的强项,以弱击强,不智。”

    “以后,盐城年轻人不做的工作,我们卫国人做!盐城年轻人不愿意吃的苦,我们卫国来吃!”



    最终,大量的方士、术士,毕业之后,被集体组织,前往盐城打工干活挣钱。



    这些方士、术士们,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会在盐城努力工作挣钱。


    他们挣的钱,很多都会邮寄回卫国,这就带动了卫国的发展。



    这么多人才,爱国的也有不少,他们就留了下来,有了这一批人才,卫国的发展,也就进入了良性循环。

阅读神话诸侯时代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