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6章 张居正谏行一条鞭法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技术只是一个方面,组织原料,分解工序,制造织布机,管理工人,想一想都是极其恐怖的工程量,根本不是李伟给女婿拍胸脯的时候想的那么简单。



    折腾了几日,虽然织布机也造出来了,但是整个工坊依然乱糟糟的,一匹布都没有织出来。

    要是会开工坊,他们又怎么会围着李伟拍马屁呢!



    李伟环视一圈,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这帮废物天天围着自己,抱怨朝廷官府不给他们机会!说自己怀才不遇。



    可等到真的等到了业务,一个个都和死狗一样,根本没人能说出要怎么开工坊!


    就在这个时候,李伟的儿子李长风匆忙的从门外进来。



    看来还只有靠自家人啊!

    不过想想也是,如今京师卖的棉布棉衣都是苏松二府的货,要是京师自己能做,为什么要从南方买?



    李长风下一句话,却给李伟打开了新的思路:



    “我说爹啊,咱干嘛非要自己织布啊,直接买不行吗?”



    李伟愣了一下,李长风继续说道:“我听那些江南的商人说,在江南棉布和冬衣可便宜了,朝廷定下的采购价格,算上运费都有得赚,既然这样为什么要自己弄啊?”



    李国丈猛然一惊,周围的人也纷纷说道:



    “国丈!国舅爷说的对啊!这京师的冬衣都卖的便宜,直接去江南买不是更便宜吗?”



    “自己设工坊还要弄织布机雇工人,还不如直接去买呢!”



    “只要朝廷出了钱,九边拿到了冬衣,国丈爷就办成事了!”



    李伟听着众人一说,突然也觉得苦了吧唧的筹办工坊实在是太费力了。



    如果真的在江南采买冬衣就能赚钱,那确实没必要自己办工坊啊。



    不过这个时候的李伟还是想要给女婿作事的,毕竟现在女婿裕王还只是王爷不是皇帝。



    他又说道:“前阵子御史不是上书皇帝,禁了登州的海运吗?那不走海运,陆运冬衣肯定要价高了吧?”



    李长风立刻冒出粗口说道:“禁海?禁个屁!”



    李长风说道:“登州莱州那么多港口,那么多往来江南的商船,朝廷还能真的全禁了?”



    “如今禁了的,不过是通往九边的粮食贸易罢了!”



    “其实这事情,也大有内情!”



    众人立刻八卦起来。



    “你们知道辽阳总兵李成梁吗?”



    众人纷纷摇头。



    李长风说道:“这辽阳李家在关外可是大家族,辽阳在这位李总兵带领下屯田关外,关外很多军营的粮食都是李家供应的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原料这个东西还能解决,大明朝北方种棉已经有了规模,南方的棉花以前都要通过北方供应。



    只要一道政令,让西北地区的棉花都送到京师就行了。


    这一次从裕王手里接到了置办九边冬衣的大生意,李伟立刻开始大操大办,这可是给自家女婿长脸的事情!做好了女儿在裕王府的地位就更稳固了!



    牛皮吹了出去,在女婿那边打了包票,可是真的要筹办纺织坊和制衣坊,李伟才明白了其中的难处。


    但是接下来轧棉,去棉籽,纺线,织布,再到裁布制衣,这一道道工序虽然都写在《天工开物》上,但是李国丈真的玩不转啊!


    实在没有办法,李伟将自己的狐朋狗友召集起来,商议如何完成今年九边冬装的供应买卖。


    实在是不会啊!

    李伟泥瓦匠出身,富贵也没多久,大明朝的外戚又远不如汉代显贵,所以结交的也就是京师小商人,或者没落的勋贵子弟。



    这帮人喝酒吃饭上青楼斗蛐蛐,都是一把好手,可是说到开办工坊,一个个都低着头不说话。

    李妃当时诞下皇孙朱翊钧,皇帝就下旨赏赐李妃娘家丝绸五万匹,又封了李妃的哥哥李长风为锦衣卫千户,李家的恩宠在京师也出了名的。



    不过李家的恩宠如今才刚刚开始,李家虽然也做些皇家的生意,但是规模也不太大。

    第326章 张居正谏行一条鞭法 (第1/3页)


    李妃的父亲李伟,虽然只是裕王妃的父亲,但是大部分和他结交的商贾依然喊他李国丈。

    这些日子,都是儿子李长风在内在外操劳,每天都忙得团团转。



    等到李长风喝完了茶,李伟这才问道:“儿啊,咋样了?”



    李长风顺了气,这才说道:“爹,京师附近就没有像样的织布坊,这京师大户人家的银子都可都在庄子上呢,谁愿意费心费力兴办产业啊!”


    李伟的眼睛一黑,他本来寄希望于能够收购一些京师附近的工坊,尽快将架子搭起来。



    现在听儿子的话,京师附近根本没有棉纺织工坊,这条路也没戏了。

阅读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