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后的斗士 上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臣等皆力主君主,无主张共和之理,求太后圣断坚持,勿为所惑。”



    “我何尝要共和,都是奕劻同袁世凯说,革命党太厉害,我们没枪炮,没军饷,万不能打仗。”

    隆裕伏在案上,抱着宣统皇帝边听边哭。双方驳诘甚久,无果而散。两天后,袁世凯派民政大臣赵秉钧、邮传大臣梁士诒等为内阁代表,邀集载沣、奕劻等王公亲贵来内阁会议。会上,只有溥伟重谈“痛剿”老调,其余“群臣中无一人”敢于公开站在溥伟一边。外务大臣胡惟德和赵、梁等人则说:“人心已去,君主制度恐难保全,恳赞同共和,以维大局。”



    隆裕便在这一天再次召集宗室贵戚进宫开御前会议,袁世凯内阁仍派胡惟德、赵秉钧、梁士诒为代表出席会议。会上,胡、赵、梁等正式提出了拟由袁世凯在天津另设临时政府之议,这下激起王宫亲贵的一致反对,就连首倡“自行逊位”的溥伦也改了口风,站到溥伟他们一边去了。胡、赵、梁等虽以内阁总辞职相威胁,但会议还是无果而散。


    清帝逊位后,善耆以复辟大清为己任,发誓“不履民国寸土”,携家逃到旅顺。隆裕太后颁布退位诏书的那天,溥伟、善耆等人,并没有随内阁成员一起步入阴森森的养心殿,而是在外国租借地满怀志在匡复的决心,遥望京城这片乱世中最震撼人心的“废墟”。$%!



    这年年初时候的御前会议,便是在一片悲凉的气氛中进行的,贝子溥伦首先提出清帝“自行逊位”而让袁世凯为总统的主张,并说:“事若果成,岂但中国之幸,抑亦皇室之福。”奕劻和溥伦的看法当然没有被全部与会者接受,溥伟和载泽等人坚决反对,他们相信朝廷仍然拥有一些南方所不具备的优势,鹿死谁手还很难说。走一步看一步,未尝就一定吃亏,如果现在宣布共和,无疑等于缴械投降,断送了大清几百年的江山,成为历史罪人。


    第二天,南京方面正式向袁世凯提交了清帝退位的优待条件,退位之说日紧一日。两天后,隆裕又召集御前会议。与会的溥伟、善耆、载涛、载泽、毓朗等亲贵和一些蒙古王公一致要求隆裕坚持君主立宪,拒绝民主共和。隆裕伏案痛哭,她问:“你们看是君主好,还是共和好?”


    隆裕又问奕劻,可否求外国人帮助。奕劻说,外国人再三不肯,他们说,革命党本是好百姓,因为要求改良政治才用兵,如要他们帮忙必须让摄政王退位。溥伟立刻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起这宗社党,那可都是一大帮“贵人”组成,都是是大清王朝亲王贝勒,在民国初年,反对共和,反对清帝退位。却说辛亥年腊月二十五,当京城扯下龙旗、改悬五色旗时,逃到青岛不久的皇族宗室小恭王溥伟,希望在这个德国的租借地获得短暂的喘息机会,以争取时间恢复丢失的荣光。



    溥伟,恭亲王奕的嫡孙,根据西太后的旨意,以其孙溥伟承袭王爵,俗称“小恭王”。宣统退位后,时年32岁的溥伟“决心不住民国地”,避居德国租借地青岛。对于亡国之痛,还有一个人无法释怀,就是肃亲王善耆。善耆是清末政坛上有名的开明派,他参与创办了近代中国的警察制度,赞成立宪,甚至出面赦免了企图刺杀摄政王的汪精卫,但作为皇族宗亲,善耆也是大清朝的坚决捍卫者。他和溥伟、禁卫军协统良弼、江宁将军铁良、陕甘总督升允等人,共同创办“宗社党”,在大清最危机的时刻以求力挽狂澜,保住祖宗的基业。

    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后的斗士 上 (第2/3页)


个副官,各个都忙活起来,纷纷向外边散出去找熟悉这方面的能人,其中就有人找了侯黑秀才。侯黑秀才也不敢怠慢,赶紧调查,很快,得到了一些消息并且及时告知了张作霖府上。既然抓住一点儿线索,那么剩下的就简单了,张作霖的人很快顺藤模块找到了主谋。原来是宗社党所为。

阅读盗义三十年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