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二十三章 密谋 再续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接下来,一拨拨的遗老前来晋见皇上,请安的请安,谢恩的谢恩,自1912年以来就冷清寂静的紫禁城,又喧哗活跃起来了。



    喜气洋洋中,也有清醒者。瑾太妃6月30夜一听要复辟,赶紧阻止,她知道如今再复辟已不可能,反而可能会因此而被取消优待皇室的条件,越想越怕,她流着泪说:“康有为和张勋这个搅法,会葬送这个孤儿寡妇的小朝廷啊!”溥伦也力主不可,太保世续拼命磕头阻止,以致额头血流不止。可这些都阻挡不了张勋的狂热和梦想复辟者“天上掉下个馅饼”的狂喜了。

    皇宫里象模象样地搞起来了,民间街市也在布置。7月1日清早,警察挨户通知:宣统爷复辟了,立即悬挂龙旗!



    民间的复辟支持者们喜出望外,把珍藏在衣柜深处的前清服装翻出穿上,兴高采烈地满街溜达。而一夜之间发现国家变色的广大民众措手不及,生怕不跟着换衣服会被复辟了的朝廷追究罪责,到处去买那种早不时兴的袍褂,市面上的少量旧式衣冠被一抢而空;这远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师傅们临时交代了溥仪几句。张勋走上前来,三叩九拜之后,说:“隆裕太后不忍为了一姓的尊荣,让百姓遭殃,才下诏办了共和,谁知办得民不聊生。共和不合咱的国情,只有皇上复位,万民才能得救!”



    大喜事真的就这么来了?按照师傅们事先的交代,12岁的溥仪说:“我年龄太小,无德无能,怕当不了如此大任。”


    随后,辫子军如潮水般涌进北京城内,迅速占领各地要冲。



    7月1日,是溥仪永远难忘的一天。欣喜若狂的师傅们赶过来,说张勋马上要来了;溥仪说他又是来请安吗?师傅们连说不是不是,他这次是来迎皇上重登皇位呀!从今天起,你又是皇上了!


    张勋喜出望外,溥仪这番话多么成熟得体呀,皇上就是皇上,没保错!他连连夸皇上如此年幼竟如此英明,又说康熙爷8岁不就即位了吗?不也做出了那么一番大事业吗?有奴才等的辅佐,皇上您一定也是千古留名的圣君!


    溥仪坐上中和殿,张勋率领一干遗老,跪拜磕头,山呼万岁;然后拿出康有为起草的复位上谕,请溥仪“御览”后盖印。


    黎元洪也被封了个“一等公”,以表彰他“还政”之功。

    民国6年,变成了宣统9年。



    7月1日这一天,“朝廷”一口气颁发9道“上谕”,内容基本是分封,什么“公”,什么“大臣”,什么“尚书”,又安在了一个个拥护复辟或不拥护复辟者的头上。劳苦功高的张勋,名列7名“议政大臣”之首,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加赐紫禁城骑马。康有为任“弼德院”副院长,院长是徐世昌!

    张勋虽然粗鲁,却有一位好妻子。他的大太太曹瑞琴,纯朴善良,乐善好施,政治上也比较有见识,很清楚知道张勋这种做法是与全国为敌。她拼死阻止复辟,拉着他的衣服跪地苦苦哀求。张勋大怒,“大义灭亲”地说:“你敢再阻止,我毙了你!”曹氏知道张勋是个死心眼,没法劝回,于是私自派靠得住的堂侄张肇,拿了30万两银票,往广州拜赠孙中山,好为张勋及子孙后代留条后路。



    6月30日夜,复辟正式开始。张勋在公馆开完堂会,当众宣布立即要扶溥仪重登皇位,众人面面相觑。张勋声嘶力竭地吼道:“你们都受过大清皇恩,应该竭力赞成,成就此千古不磨之勋业!今天这里的人,不赞同不许出去!”

    第七百二十三章 密谋 再续 (第2/3页)


厚称为“近代以来最出色的一个思想家”的康有为,是铁杆保皇派。领导维新变法失败后,他逃往日本,后在上海隐居;张勋起事前,他已在张勋家里住了半年,两个臭味相投者日日筹划复辟“大业”。现在他是当然的主角之一了。

阅读盗义三十年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