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九十四章 汴京风云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且也已经惩罚够了。



    于是,这两位被编管居住的昔年高官,皆得以还乡。

    赵煦放下手中的笔,看着自己临摹的字,微微点头。



    他现在的字,渐渐开始有力道了。



    不再像过去那样,写的字太小,笔迹太软。


    见到他结束了练字,宋用臣就来到了他身边,轻声说道:“大家,入内内侍省,已奉诏进献大家明日要穿的天子丧服……”



    赵煦点点头,哦了一声,问道:“学士院可拟好了祭祀皇考的祭文?”

    同时,还是他在庆宁宫中醒来后的第四百零八天。



    他记忆力一向很好。



    在这样的事情上,更是记得仔细。



    所以……



    “宋用臣啊!”赵煦问道:“皇考奄弃天下,我奉遗诏即位,也已经有三百九十五天了……这三百九十五天,我做的怎样?”



    宋用臣赶忙跪下来:“臣是内臣,岂敢妄议大家?”



    “但臣听说,汴京内外,皆言大家乃是明君,士大夫皆以大家为成王一般的圣主。”



    赵煦笑了笑。



    老实说,他也不知道,自己这过去一年,干的怎么样?



    只能在心里面预估,如今的大宋,怎么着也该比他上上辈子要好。



    至少政治上相对清明,原本激烈到你死我活,只分立场不分对错的党争,起码现在没有出现。



    新党、旧党的裂缝,起码没有扩大。



    这就说明,他糊裱还行!



    起码没让人把锅砸了。



    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大宋经济的根本性结构问题,依然存在,甚至可能又深了几分。



    大宋社会的矛盾,更是没有得到任何解决。



    赵煦对这些,还是有数的。



    不会被人吹捧几句,就飘的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赵煦深深的看一眼宋用臣,道:“押班还是忠心的!”



    “好多事情,别人不会和我说,只押班会和我说真话。”



    宋用臣方才说的话,赵煦是听懂了的。



    虽然他是在吹捧,但其实也委婉的告诉了赵煦。



    他只是士大夫眼里的成王,只是勋贵眼中的明君。



    至于士大夫勋贵外戚之外?



    老实说,哪怕是在开封府的一些农村,赵煦都不确定,当地的农民到底知不知道,大宋已经换了一个新官家了。



    即使知道了,恐怕对这些人来说,汴京的官家叫赵顼还是赵煦,区别都不大吧?



    该交的税,照样要交。



    该饿肚子,照样要饿肚子。



    该没钱治病,还是没钱治病。



    赵煦即位这一年来,真正惠及到这些人的,恐怕也就是罢废内陆地区的保甲法。



    让这些人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去打些零工,补贴家用,而不是傻乎乎的被官府抓着去训练。



    至于其他政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以刘彝旧任广西经略使,虽筹措不当,致交趾入寇,邕州失陷,然刘彝之谋,确属谋国。



    同诏起复刘彝前任故广西经略使编管秀州居住沈起为朝散大夫。


    高丽国僧统官释义天再朝汴京,进贡兴龙节祝圣圣寿佛像并金器数件,诏学士院降诏恩赏,准以陛辞日,赐僧衣布料一千匹,白银一千两。



    诏起复累赦放逐罪官故广西经略使刘彝为朝奉大夫。


    这就是朝廷正式承认,沈起、刘彝当年的所作所为,虽然导致了不好的结果,但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


    子孙在仕途上也不再会受到他们的影响了。


    ……

    同时,这也意味着在中枢层面,已经确定了要对交趾开战!



    不然,为何偏偏在这个时候,起复刘彝、沈起?

    诏:神宗皇帝旧邸王宫,更名:睿成宫。



    户部尚书曾布为龙图阁学士。

    第三百九十四章 汴京风云 (第1/3页)


    元祐元年三月辛酉(初四)。

    “今日一早,翰林学士承旨邓润甫就已向两宫敬呈了祭告先帝的祭文。”宋用臣答道:“太皇太后、皇太后读之,以为甚好,于是便决定遣高密郡王、安化军节度使、大宗正赵宗晟,相州观察使、同知大宗正事赵宗景,以及嗣濮王赵宗晖等并为永厚陵祭奠使,前往永厚陵,祭祀先帝神灵。”



    赵煦听完,惆怅的坐下来。



    “一年了呀!”他叹息着。


    准确的说,应该是一年零一个月了。



    明天,就是他即位一年的日子,也是先帝驾崩一周年的忌日。

阅读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