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二十七章 点下重商主义的第一个点数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也都和朕说了,沿海晒盐的一些事情……”



    自汉开始,人民就已经开始煮海为盐了。

    这就是‘煮海’。



    而从大宋开始,晒盐法开始出现了。



    当然,如今的晒盐法技术还很原始、初级,并没有近现代的晒盐法那么复杂,只是纯粹的将海水引入盐田,然后通过自然蒸发,得到卤水后,结晶而成的海盐。


    这样晒出来的盐,杂质很多,味道苦涩。



    一直要到清代中晚期,晒盐法才真正成熟起来。

    这样,就使得登州、泉州、明州的海盐产量大增。



    以至于本地市场已经无法消化了。



    而外销的话……



    大宋的盐、茶、铁、酒,都有着非常严重的地方保护。



    成都府路的盐,尚且很难打入隔壁的梓州路。



    去年,宋夏议和,党项人极力争取的条款里,就有着要求大宋允许党项的青盐进入陕西路的市场。



    从这些例子里,就可以知道,这些地方的盐,想要卖去其他地方,有多么困难了!



    泉州还好。



    因为蔡确是以福建观察使的身份,出判的泉州。



    所以,泉州盐现在可以在整个福建路销售。



    但登州的盐,别说打开京东路的市场了。



    隔壁的莱州,都不允许登州盐卖进去!



    同样,明州的盐,也打不进苏州、杭州、扬州的市场。



    这三个地方,现在唯一可以无视地方保护主义,四处行销的商品只有一個:鱼干。



    因为,鱼干别的地方没有。



    即使如此,大宋的商税体系,也让鱼干生意,很难做到全国。



    登州的鱼干,撑死了只能在京东、京西和开封府销售。



    再远就会因为税收问题,而导致价格高涨,没有几个人买得起了。



    这是因为大宋的商税,分为过税和住税两种。



    过税,就是你的商品,经过我的地盘交的税。



    住税则是你的商品,在我的辖区销售要交的税。



    两者税率都是恒定的百分之五。



    看着少?



    但,商品每经过一个地方,就得交一次过税。



    而且,要人命的是——通常因为地方财政困难,所以穷疯了的地方官,会对商贾进行竭泽而渔。



    县不认州,州不认路。



    各级官府到处设卡,拼命征税。



    于是,大宋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但是在商品经济领域,却和普鲁士统一前的德国一样。



    整个国家,被层层税卡,割裂成一个个独立的市场。



    这在现代留学过的赵煦眼里,怎么看怎么别扭。



    早就想要改变了!



    但,一直没有找到好的机会和合适的切入点。



    直到,他看到了那封户部的乞罢蚕盐的奏疏。



    赵煦知道,机会来了!



    他一直在等着的切入点来了!



    蚕盐!



    它是祖宗制度!



    也曾具备济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上到下,都没人敢给蔡确设绊子。



    这使得蔡确在福建,可以放手施为,并排除掉那些官场积弊,全力推动泉州港开港和福建造船业的发展。


    也是为了保证,蔡确在福建做的事情,不会收到掣肘。



    事实证明,赵煦这样做的效果很好。


    “三位大臣,都提及了,沿海渔船所获的一些鱼虾,卖不上价,也很难卖出去的困难……”


    譬如说在西汉初年,吴王刘濞之所以能发动七国之乱。


    不过,汉唐的海盐,都是用柴火煎出来的。

    根本原因就在于,其不止控制了一座巨大的铜山,还发动了大量百姓,煮海为盐,掌握着海盐业。



    所以吴国经济发达,国库充盈。

    自蔡确出判福建,赵煦除非是在朝堂坐衙的时候,不然无论公开还是私下,都以‘蔡公’的尊称称呼。



    这既是酬谢蔡确上上辈子的拥戴、从龙之功。

    第五百二十七章 点下重商主义的第一个点数 (第1/3页)


    赵煦自不知道两位宰相的内心活动,他继续说道:“正好,这些日子,朕收到了蔡公以及登州、明州方面的实封状……”

    而赵煦给这个历史进程按下了快捷键。



    无论是蔡确出判福建,还是陈睦出知明州,都得了他旨意,要求在当地大力推进晒盐法,并改进晒盐技术。



    随后,随着苏轼在登州那边做的风生水起。


    赵煦也将同样的命令,下达到了登州。



    在这个时代,登州外海,有很多岛屿,都是很好的晒盐场。

阅读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