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前会议(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韩绛一听,顿时变色,连忙起身奏道:“陛下,不可!”



    “自窟野河至秃尾河一带,乃是瓯脱地。”

    在真庙咸平年间,两国还以宁西峰(今陕西神木县境内麻黄梁)为界。



    宁西峰以东为宋境,以西为夏境。



    但等到大中祥符二年,西夏通过不断侵蚀、袭扰和攻击,就将国境线推到了秃尾河流域。


    等到了天圣年间,西夏人就已经侵蚀到了窟野河流域。



    史载:天圣初,州官相与诉河西职田,久不决,转运司乃奏窟野河西并为禁地,官私不得耕种,自是民有窃耕者,虏辄夺其牛,曰:汝州官不敢耕,汝何为至此?

    你们当官的都放弃了,你为什么来?



    光明正大的抢牛霸田!



    而河东方面,掩耳盗铃,将脑袋埋在沙子里,假装不知道有这个事情。



    这样的事态,延续了二十多年,直到元昊叛乱、立国。



    汴京方面愕然发现,元昊的军队,居然可以直接打到府州、麟州来了!



    这才如梦初醒,赶快加强边境防御,但也就仅此而已。



    一直等到庆历议和达成,朝廷于是从环庆路调来一位宿将张继勋出任麟州知州,这一情况才得到改变。



    张继勋对西夏人的手段,无比熟悉,所以一上任就开始排查问题,查来查去,就查出来了大宋已莫名其妙丢掉了窟野河这样的战略要地的事情。



    于是立刻上报朝廷,朝廷得报,人都麻了,但想要追责是显然不可能了。



    甚至连查都没有人敢查!



    只好派人去和西夏方面谈判,当时西夏因为辽国的军事压力,不得不与大宋妥协。



    所以在取得了大宋方面,承诺开放宁星榷市的条件后,就与大宋方面定约,西夏放弃了侵蚀的窟野河土地,两国边境重新恢复到了大中祥符二年的边境,也就是以秃尾河为界。



    只是党项人嘛……素来没有什么信义。



    两国条约,墨迹未干,他们就又偷偷的回来了。



    更要命的是——张继勋因为捅开了这个窟窿,而被河东方面的文武排挤、攻击,同时在朝中也有人埋怨他无事生非,没事找事,所以很快他就被调离麟州,丢去了内郡,相当于投置闲散。



    而这无疑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头。



    国史记载:后知州事者惩其多事取败,各务自守,以矫前失……



    张继勋多事被贬,那我们何必多事?



    于是,西夏人再次将这块土地据为己有。



    这一地区,再次出现变化,就是庞籍带上他的好学生司马光,一起来到河东的时候了。



    那一年是嘉佑二年。



    司马光当时年轻气盛,是典型的愤青,一看这個情况就按捺不住,于是提出在窟野河以西筑垒以控制这块沃土。



    而恰好,彼时西夏主政没藏家也看上了这里。



    司马光在没藏讹庞面前,败的一塌涂地。



    但是,大宋虽然在军事上输了,但在外交和政治上却赢了。



    因为,没藏讹庞企图在宋夏边境上,获得自己家族私人领地的图谋,引发了西夏国内的内斗。



    在内斗中,没藏家被迫让步。



    于是,大宋通过谈判,与西夏订立了新的和约。



    根据和约规定,窟野河以西直至秃尾河的土地,无论宋、夏都不得耕种,亦不得筑垒,只能作为樵采、放牧的土地。



    同时,两国在当地派出的巡查士兵,不可以超过三十人。



    和约同时规定,大宋的官民违反,西夏方面可以捉拿,并送大宋方面治罪,而西夏的部、民违反,则大宋可以停止宁星榷市。



    宁星榷市是宋夏两国最大的边境榷市。



    一旦停止,西夏的经济就可能停摆。



    所以,这份和约自订立以来,宋夏双方在和平时期都未再有人违反。



    窟野河以西的土地,也就成为了所谓的瓯脱地——缓冲区的意思。



    这也是西夏立国之后,最守信用的一次。



    可能也正是因此,司马光才会觉得,可以靠外交、土地换和平。



    他才会坚信,西夏人是可以被喂饱的。



    就如同辽人一样。



    这些事情,赵煦在现代,跟着他的老师,翻阅了无数宋、夏、辽三方的记载,算是对其来历、经过、发展、原委清清楚楚。



    “陛下圣明!”韩绛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窟野河流域,对宋夏双方,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宋得之,就可以将国境线推进到窟野河流域,进而窥伺宁西峰。



    西夏得之,则可以将战线推进到府州、麟州所在黄河流域。



    所以,任何一方,据有此地,都必然爆发激烈的大战。



    更要命的是——这里其实不是理想的战场。



    因为还有一个第三方,在大同那边居高临下,旁观战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为这一战,他的对手,是西夏国相、权臣没藏讹庞。



    因为,没藏家想将这块土地,纳为己用,当成没藏家的根基来经营。


    此战之后,司马光终生不言战事,成为了一个反战的绥靖和平主义者。



    其实,司马光败的不冤。


    所以,没藏讹庞甚至调来了西夏压箱底的铁鹞子助阵。


    “依约无论是大宋还是西贼,皆不得开垦、耕种、设立寨堡。”


    宋夏两国在河东、鄜延路方向的边境线,在过去数十年,发生了多次变化。

    “数十年来,两国皆恪守此约,若我朝擅毁,臣恐从此难以取信四夷!”



    赵煦微笑着道:“相公放心,朕早已手诏河东经略司,不可因战而毁约,故以令河东撤兵!”

    “至少,河东经略司上报,言已收复窟野河以下至秃尾河一带百里之地!”



    这一片区域,就是司马光当年擅自兴兵,却被西夏打的大败,然后丢失的土地。

    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前会议(2) (第1/3页)


    赵煦等到韩绛坐下来后,看了看其他几位在坐的大臣,然后才开始慢慢的说道:“相公有所不知,河东一路,此番出战,虽未得斩获,却也并非没有功劳。”

    换而言之,这些土地,其实是大宋方面主动放弃的。



    为什么放弃的原因也说的很明白。



    熟悉的官司诉讼(很可能是投降/绥靖派和主战派之间在河东内斗),上面一看就烦了,索性一刀切,下了禁令——谁都不许去种窟野河的地。


    大宋这边主动放弃,西夏自然笑纳。



    甚至对着那些冒着危险,去当地耕地的百姓,骑脸输出——汝州官不敢耕,汝何为至此?

阅读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